众所周知,ping
命令可以用来检查目标主机是否可达。使用 ping
命令的时候,会发送一个 ICMP Echo 请求,通过目标主机的响应与否来确定目标主机的状态。如果你经常使用 ping
命令,你可以尝试一下 prettyping
。Prettyping 只是将一个标准的 ping 工具增加了一层封装,在运行标准 ping
命令的同时添加了颜色和 unicode 字符解析输出,所以它的输出更漂亮紧凑、清晰易读。它是用 bash
和 awk
编写的自由开源工具,支持大部分类 Unix 操作系统,包括 GNU/Linux、FreeBSD 和 Mac OS X。Prettyping 除了美化 ping
命令的输出,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功能。
- 检测丢失的数据包并在输出中标记出来。
- 显示实时数据。每次收到响应后,都会更新统计数据,而对于普通
ping
命令,只会在执行结束后统计。 - 可以灵活处理“未知信息”(例如错误信息),而不搞乱输出结果。
- 能够避免输出重复的信息。
- 兼容常用的
ping
工具命令参数。 - 能够由普通用户执行。
- 可以将输出重定向到文件中。
- 不需要安装,只需要下载二进制文件,赋予可执行权限即可执行。
- 快速且轻巧。
- 输出结果清晰直观。
安装 Prettyping
如上所述,Prettyping 是一个绿色软件,不需要任何安装,只要使用以下命令下载 Prettyping 二进制文件:
$ curl -O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denilsonsa/prettyping/master/prettyping
将二进制文件放置到 $PATH
(例如 /usr/local/bin
)中:
$ sudomv prettyping /usr/local/bin
然后对其赋予可执行权限:
$ sudochmod+x /usr/local/bin/prettyping
就可以使用了。
让 ping 的输出清晰易读
安装完成后,通过 prettyping
来 ping 任何主机或 IP 地址,就可以以图形方式查看输出。
$ prettyping ostechnix.com
输出效果大概会是这样:
如果你不带任何参数执行 prettyping
,它就会一直运行直到被 ctrl + c
中断。
由于 Prettyping 只是一个对普通 ping
命令的封装,所以常用的 ping 参数也是有效的。例如使用 -c 5
来指定 ping 一台主机的 5 次:
$ prettyping -c 5 ostechnix.com
Prettyping 默认会使用彩色输出,如果你不喜欢彩色的输出,可以加上 --nocolor
参数:
$ prettyping --nocolor ostechnix.com
同样的,也可以用 --nomulticolor
参数禁用多颜色支持:
$ prettyping --nomulticolor ostechnix.com
使用 --nounicode
参数禁用 unicode 字符:
如果你的终端不支持 UTF-8,或者无法修复系统中的 unicode 字体,只需要加上 --nounicode
参数就能轻松解决。
Prettyping 支持将输出的内容重定向到文件中,例如执行以下这个命令会将 prettyping ostechnix.com
的输出重定向到 ostechnix.txt
中:
$ prettyping ostechnix.com |tee ostechnix.txt
Prettyping 还有很多选项帮助你完成各种任务,例如:
- 启用/禁用延时图例(默认启用)
- 强制按照终端的格式输出(默认自动)
- 在统计数据中统计最后的 n 次 ping(默认 60 次)
- 覆盖对终端尺寸的自动检测
- 指定 awk 解释器路径(默认:
awk
) - 指定 ping 工具路径(默认:
ping
)
查看帮助文档可以了解更多:
$ prettyping --help
尽管 Prettyping 没有添加任何额外功能,但我个人喜欢它的这些优点:
- 实时统计 —— 可以随时查看所有实时统计信息,标准
ping
命令只会在命令执行结束后才显示统计信息。 - 紧凑的显示 —— 可以在终端看到更长的时间跨度。
- 检测丢失的数据包并显示出来。
如果你一直在寻找可视化显示 ping
命令输出的工具,那么 Prettyping 肯定会有所帮助。尝试一下,你不会失望的。
via: https://www.ostechnix.com/prettyping-make-the-output-of-ping-command-prettier-and-easier-to-read/
作者:SK 选题:lujun9972 译者:HankChow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