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先行:抖音的本地生活,我觉得做不起来。美团的三块业务中,外卖的利润率只有3%,而到店和酒旅的利润率是43.9%。这么肥的蛋糕要抢。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由于单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没有明显优势,也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市场需求不断改变和多元,标准不一。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比如餐饮、旅游、美容美发,涵盖了大大小小多种需求。拿餐饮行业来说,国人众口难调便是常态,再加之受当天体验的心情、周边环境的作用,直接影响当天的就餐体验。分散型产业的进入障碍低,所以新企业得以经常进出。换句话说就是容易搞的都搞完了,还剩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也就是最后一块价值洼地。B端与C端互相反哺共生并持续强化,B端商户为C端丰富流量,C端的高流量反哺B端的粘性。形成1+1>2的流量生态。美团其实就是一个线下版的淘宝。目前的主要业务结构都还集中在头部城市,下沉市场还有待开发。互联网流量红利增长也到顶,不会再有更多的流量增长空间。本地生活是下一个增长点。①2016-2018,是抖音从0到1的探索阶段:2016年9月上线,2017年DAU接近3千万,2018年春节扩张至7千万,到这里抖音基本定型。②2018-2020,是高速成长期:期间以半年一亿DAU的速度飙升。2018年中1.5亿,2019年初2.5亿,2019年底突破4亿,2020年9月官宣破6亿。抖音的DAU已停在6-7亿之间。向上增长见顶,必然要寻求横向拓宽赛道,进军本地生活是在流量见顶后需要寻求广告之外新增赢利点。1. 抖音本质是内容平台,过重涉足交易可能会杀鸡取卵。容易让人模糊其定位,两头不讨好。就像微信守着10亿日活的富矿,但做任何动作都非常谨慎,尤其是商业化。如何把握好内容和商业的尺度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在供给端没有作为,只靠网红效应和商家补贴,抖音的本地生活只能停留在小众市场,占据较低的市场份额。并且会断层,无法带动中腰部,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增长循环,对美团、阿里的本地生活业务没有实质性的冲击。 2. 抖音虽然流量大,但是随着视频号、小红书的崛起,有分流的风险。同时四处结仇,并未与其他平台或者领域形成互相支持的生态支持。如何在打入对方腹地的同时,守住自己的大本营,需要警惕视频赛道上虎视眈眈的对手带来的冲击。
3. 本地生活盘子重,即使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短期内也很难看到成效,若是依照字节一贯快进快出的打法,有可能会选择提前放弃。
根据媒体报道
虽然“产品工厂”之称的字节在电商、社交、游戏、教育、房地产等赛道东征西伐,但至今为止还是只有抖音一枝独秀,其他赛道都乏善可陈或黯然退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徐思乱想v(ID:yxlaoxu666),作者:胸小有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