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提供直播服务?谁在寻求直播服务?直播服务是门好生意吗?
尽管服务价格不菲,直播服务的营收和利润却不算理想。
赵天和常做的直播,规模是2个机位,需要4-5位团队成员配合。公司稳定的业务量大概是一周2场,一场收费60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1个月的直播服务仅带来48000元的营收。
受到疫情影响,跟去年同期相比,赵天和公司的传统业务(大型会议拍摄、录像)营业额不到去年的1/3,加上补充的直播服务和培训类拍摄,营业额大致恢复到以往的近2/3。
周铭的公司灵活分组为客户提供服务,一周的业务量大概是20-30场,经常会出现忙不过来的情况。如果只是远程指导,无需团队成员去现场摄像,一天最多可以做5场,这种3人远程支持的互动直播,最低价格在3000元一场。
除了提供直接的直播技术服务以外,赵天和和周铭背后的公司们,也开始售卖“定制化直播方案”。
赵天和告诉腾鱼,直播费用之外再加1000元“教学费”,就可以学到直播的技术,他还可以提供一些设备搭配作为参考。
不过“定制化直播方案”的竞争激烈,设备商家们早就看准了这一需求。在淘宝搜索“直播”,马上会联想出“直播套餐”、“直播支架”、“直播设备全套”等关键词。一些商家在售卖直播套装的同时,还会额外提供1对1精准调试。遇到技术问题,也可以随时找客服询问。
数码KOL们也没放过这个风口。今年2月,B站2019年百大UP主影视飓风开始带货数码产品,其中就有导播台、麦克风、灯光等直播设备。影视飓风的主理人Tim向腾鱼表示,他们也能够给粉丝们提供一套直播设备的搭配方案,而非仅是单个产品的售卖。
全民直播的热潮还会持续,但直播服务商的未来会好吗?至少目前来看,除去其本身的价格门槛和利润率问题,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并不小。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完全充分竞争的崭新市场,而是B端企业们从视频拍摄走向线上直播的消费升级浪潮。
3个多月以来,赵天和与周铭们服务的对象几乎没有单次的“激情下单”,大多还是长期合作。但在业务模式上,真正通过SEO搜索广告成交的不多,这依旧是个讲究口碑、通过客户间口耳相传带来新客户的行业。
不过,这些新增服务需求的企业们,自建直播团队的欲望与动力其实很低。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单次设备投入,还有为此付出的学习成本、维护成本,甚至还需单独增加技术人力。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同之前的线下会议与发布会一样,直播终究是一门外包的生意,这种需求会长期存在,只是多与少的问题。
小到一场培训课程、一场医疗讲座,大到一场车企发布会直播、一场著名企业家的首秀——直播技术服务商们争夺的还是从前的企业客户。换句话说,甲方还是那些甲方,乙方还是那些乙方。
当疫情进入稳定阶段,线上场地报批、大型活动放开后,直播的需求自然回落。到那时,广告公司们提供的直播,只是线下服务之外的附加值,还是真的能够成长为营收的基本盘呢?
(应采访对象要求,赵天和、周铭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