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编程语言 > 其它开发 >

Bert不完全手册3. Bert训练策略优化!RoBERTa & SpanBERT

来源:互联网 收集:自由互联 发布时间:2022-05-21
之前看过一条评论说Bert提出了很好的双向语言模型的预训练以及下游迁移的框架,但是它提出的各种训练方式槽点较多,或多或少都有优化的空间。这一章就训练方案的改良,我们来聊

之前看过一条评论说Bert提出了很好的双向语言模型的预训练以及下游迁移的框架,但是它提出的各种训练方式槽点较多,或多或少都有优化的空间。这一章就训练方案的改良,我们来聊聊RoBERTa和SpanBERT给出的方案,看作者这两篇paper是一个组的作品,所以彼此之间也有一些共同点。正在施工中的代码库也加入了Roberta预训练模型,同时支持半监督,领域迁移,降噪loss,蒸馏等模型优化项,感兴趣的戳这里>>SimpleClassification

RoBERTa

RoBERTa与其说是一个新模型,更像是一个篇炼丹手札( ˘•ω•˘ )。作者针对BERT预训练中的几个超参数进行了测试,给出了更好的方案。相信你一定也在不少paper里都看到过“训练方案参考RoBERTa,此处省略1K字”之类的,RoBERTa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改良

  • 更大的batch size
  • 更多的训练数据,训练更多的epochs
  • 使用一个长文本替代BERT的两段短文本, 并剔除NSP任务
  • Dynamic MASK
更大的batch size

RoBERTa对batch size进行了参数调优,发现增加batch size可以有效提高MLM任务,以及下游迁移任务的效果。batch size越大,能更高的利用并行计算加速训练,以及batch之间的gradient波动越小越平滑,更容易拟合,当然也会有更高的内存占用,以及过于平滑的梯度可能会导致模型快速收敛到局部最优的问题。

对比结果如下,作者控制了相同的训练数据和epochs,增加batch size并相应的对lr进行调优,最终考虑到训练效率没有选择表现略好的2K而是用8K作为batch size。

看到这里其实有一些疑惑,因为平时训练很少用到如此大的batch size,虽然样本确实很大,但是控制batch size更多是考虑到batch太大会导致梯度过于平滑。个人感觉这里使用如此大的batch size,部分原因是MLM只对15%掩码的token计算loss,训练效率很低,更大的batch size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低效的掩码策略。

更多的TrainSample & Epochs

进一步佩服作者的耐心,这里作者清洗了160G的训练样本vs BERT(13G) vs XLNET(126G)。在BERT已经使用的BookCorpus和Wiki的基础上,加入了新闻CC-News,网页文本OpenWebTet,以及故事类文本Stories。

并一步控制变量进行测试,分别先增加样本量,再增加训练epochs。结论是在原始epochs上增加样本会带来效果提升,训练更多的epoches会进一步提升效果。其实也就是在BERT当前的参数量级下,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样本塞进更多的文本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说BERT其实是under fit的。NLP确实是一个大力可以出奇迹的领域。。。

NSP任务到底有用没用?

BERT除了捕捉双向文本信息的核心MLM任务之外,还使用了NSP任务。NSP其实比较早在Quick Thought里面就被提出了(不熟悉的童鞋看过来无所不能的Embedding5 - skip-thought的兄弟们[Trim/CNN-LSTM/quick-thought])。最初skip-thought这类文本表征模型,一般通过ENcoder-Decoder来进行建模,然后使用Encoder的Embedding作为句子表征。但这种训练方式比较低效,因为Decoder在推理中并不需要,以及Decoder的训练方式会导致文本表征过于关注表面文本信息。因此Quick-Thought直接丢掉了Decoder部分,把任务简化为通过文本表征判断两个文本是否是连续的上下文。

BERT这里借鉴了这个任务,来帮助学习文本关联关系,主要用于QA,NLI这类考虑文本间关联的任务。样本构建方式是50%正样本(A,B)是连续上下文,50%负样本(A,C)是从其他文本中随机采样得到。

RoBERTa分别对比了4种方案

  • Segment Pair + NSP:和BERT一致,segment包含多个句子,控制整体长度<512
  • Sentence Pair + NSP: 只使用单个句子,因为长度会短很多,因此适当增加batch size,让每个batch的token和以上方案相似
  • Full-Sentence:完整一段文本,允许跨document,只是在document之间加入sep,控制整体长度<512,不使用NSP Loss
  • Doc-Sentences: 完整一段文本,不允许跨document,因为长度可能更短,所以动态增加batch size,不使用NSP Loss

对比结果如下

  • 单句的效果显著比多个句子更差。作者认为这来自于单个句子影响模型学习长依赖的能力,以及我认为这里多个句子本身在MLM任务中也会学习句子间的关联性
  • 移除NSP任务,并没有影响在NLI以及QA任务上的表现
  • 使用一个文档内的文本效果略优于跨文档,不过实现起来略麻烦,因此RoBERTa最终还是选取了Full-Sentence的方案

虽然RoBERTa这里验证了移除NSP的效果并不比BERT差,不过我还不想这么快把NSP任务打入冷宫,感觉还有几个需要验证的点。第一NSP任务其实用了negative sampling对比学习的思路来学习文本表征,但是它构建负样本的方式是从其他文档中采样,过于easy因此容易导致模型偷懒通过学习主题信息来识别正负样本,感觉负采样这里存在优化空间。第二NSP任务作为二分类任务,比MLM本身要简单很多,所以二者的拟合速度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有可能MLM拟合的时候NSP已经过拟或者发生了塌陷。嘿嘿所以我个人还是对NSP无用持一定的怀疑态度~

Dynamic MASK vs Static MASK

BERT本身的MASK策略是放在数据预处理阶段的,为了保证样本MASK在不同epoch的随机性。BERT是随机生成了10份不同MASK的样本,总共训练40个epoch,所以每份MASK样本会被用到4次。而RoBERTa把MASK放到了input pipe过程中,因此不需要预先生成多份样本,考虑以上RoBERTa使用更多的数据,训练更多的epoch。这个改良更多是面向工程实现上的内存优化,在效果上带来的收益并如下,并不非常显著~

SpanBERT

SpanBERT主要针对MASK策略进行优化,包括以下三点创新

  • 基于几何分布采样的长度随机的Span Mask策略
  • 针对Span MASK设计的损失函数Span Boundary Objective
  • 训练策略优化:去掉NSP任务,用一个长句替代两个短句
Span Mask

针对Bert MASK是在subword粒度进行随机掩码,已经有不少的改良方案,包括Whole word MASK通过全词掩码来更好的引入词粒度信息,以及ERINE的knowledge masking通过实体&短语掩码引入知识信息等等

而SpanBERT给出了更加通用的掩码方案,基于几何分布\(l \sim Geo(p)\),每次随机生成MASK的长度,再按均匀分布随机生成掩码的位置,位置必须为完整token而非subwords。对于几何分布参数的选取作者选择了\(p=0.2\),并且限制了长度最长为10,这样平均掩码长度是3.8。

整体掩码的比例和策略Bert保持了一致都是15%,并且对其中80%的token使用MASK,10%用原始token替换,10%用随机token替换。以上策略针对span级别,如果使用MASK则整个span都会用MASK替换。

以下Whole Word Masking和knowledge Masking,其实都是Span Masking的一种特殊形式,只不过前两者强调MASK必须针对完整的词或者短语/实体,而Span Mask其实证明了随机连续掩码的效果更好。作者还通过更严谨的消融进行了验证,作者在原始Bert的预训练策略上,只改变MASK方式,对比whole word,entity,名词的掩码,整体上还是随机长度连续掩码的效果最好~~

感觉这里的增益部分可能来自最大长度为10的几何分布相比词/短语遮盖长文本的概率更大,如果在随机长度掩码的基础上,保证掩码的边界是完整的词边界,是不是效果还会有提升嘞????

Span Boundary Obejctive

针对以上的掩码策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训练目标。我带着自己的预期去看的这部分,结果发现和作者的设计完全不一样哈哈~本以为是一个Span级别的Cross Entropy来加强对Span内token联合概率的学习,结果作者设计的loss有比较强的针对性,主要面向span抽取任务

如上图,针对被MASK的部分\((x_s,...x_e) \in Y\),其中(s,e)是span的左右边界,作者在Transformer的Encoder Output上增加了一层变换\(f(\cdot)\)来预测Span内token。

\[y_i = f(x_{s-1}, x_{e+1}, p_{i-s+1}) \]

其中\(f(\cdot)\)是两层激活函数为Gelu的全连接层,并且加入了LayerNorm。预测的输入是Span的左右边界token,以及span内部的相对位置编码。SBO的核心是在更新全局信息的同时,span边界的token进行额外的更新,帮助他们学习和Span内部的语义交互,感觉会让每个token有机会学到更加丰富的语义表达,避免在全局交互时每个token学到的信息被稀释。整体损失是MLM和SBO的损失之和,对应上图football的损失函数为

\[\begin{align} L(football) &= L_{MLM}(football) + L_{SBO}(football) \\ &=-logP(football|x_7) -logP(football|x_4,x_9,p_3) \end{align} \]

在消融实验中SBO提升比较显著的是指代消歧任务和QA,其他任务感觉效果效果不大~所以如果你的下游迁移任务是span 抽取/理解类的,SpanBert可以考虑下哟~

训练策略

SpanBERT顺带着也对训练策略做了探索,和RoBERTa比较相似。主要是两点优化

  • 一个长句比两个segment效果要好
  • 不要NSP任务效果更好
    这部分不算是SpanBERT的核心,这里就不做过多展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