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编程语言 > python >

Python-元组学习笔记(完)

来源:互联网 收集:自由互联 发布时间:2022-06-18
文章目录 ​​元组(tuple)​​ ​​元组的创建​​ ​​1. 通过`()`创建元组,小括号可以省略。​​ ​​2. 通过`tuple()`创建元组​​ ​​3. 使用`zip()`方法​​ ​​4. 推导式创建元组



文章目录

  • ​​元组(tuple)​​
  • ​​元组的创建​​
  • ​​1. 通过`()`创建元组,小括号可以省略。​​
  • ​​2. 通过`tuple()`创建元组​​
  • ​​3. 使用`zip()`方法​​
  • ​​4. 推导式创建元组​​
  • ​​访问元组的元素​​
  • ​​1. 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
  • ​​2. 访问元组的元素和列表一样,只不过返回的仍然是元组对象​​
  • ​​元组的两个方法​​
  • ​​总结​​


元组(tuple)

元组属于不可变序列,不能修改元组中的元素。因此,元组​没有增加元素、修改元素、删除元素​相关的方法。

元组的创建

1. 通过​​()​​创建元组,小括号可以省略。
t1 = (1, 2, 3, 3)
print(t1) # (1, 2, 3, 3)

t2 = 4, 5, 6, 7
print(t2) # (4, 5, 6, 7)

t3 = (1, )
print(t3) # (1,)

t4 = 1,
print(t4) # (1,)
2. 通过​​tuple()​​创建元组

格式:​​tuple(可迭代对象)​​

print(tuple()) # ()
print(tuple('abc')) # ('a', 'b', 'c')
print(tuple(range(3))) # (0, 1, 2)
print(tuple([1, 2, 3])) # (1, 2, 3)

总结:

​​tuple()​​可以接收列表、字符串、其他序列类型、迭代器等生成元组。

​​list()​​可以接收元组、字符串、其他序列类型、迭代器等生成列表。

3. 使用​​zip()​​方法

​​zip(iter1 [,iter2 [...]]) --> zip object​​

将多个可迭代对象对应位置的元素组合成为元组,并返回这个zip对象。如果各个迭代器的元素个数不一致,则返回列表长度与最短的对象相同。

i1 = [1, 2, 3]
i2 = [4, 5, 6, 7]
t = tuple(zip(i1, i2))
print(t) # ((1, 4), (2, 5), (3, 6))i1 = (1, 2, 3)
i2 = (4, 5, 6, 7)
t = tuple(zip(i1, i2))
print(t) # ((1, 4), (2, 5), (3, 6))
4. 推导式创建元组
t = tuple((i for i in range(3)))
print(t) # (0, 1, 2)

访问元组的元素

1. 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
>>> a = (11, 22, 33)
>>> a[0]=44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input>",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2. 访问元组的元素和列表一样,只不过返回的仍然是元组对象
>>> a = (11, 22, 33, 44, 55)
>>> a[1]
22
>>> a[1:3]
(22, 33)
>>> a[::]
(11, 22, 33, 44, 55)

元组的两个方法

  • ​​count()​​

获取某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

tul = (1, 2, 3, 3, 4, 6, 6, 6)
print(tul.count(6)) # 3
  • ​​index()​​

通过元素找索引,找到第一个元素就返回,找不到该元素就报错

tul = (1, 2, 3, 3, 4, 6, 6, 6)
print(tul.index(6)) # 5

总结

  • 元组的核心特点是:不可变序列。

  • 元组的访问和处理速度比列表快。

  • 与整数和字符串一样,元组可以作为字典的键,列表则永远不能作为字典的键使用。


  • 上一篇:人人都能看懂的Django REST framework
    下一篇:没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