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rnside 引理 & Pólya 定理
- 群论相关知识
- 半群
- 群
- 群的性质总结
- 例子
- 子群
- 陪集
- 陪集定理
- 置换
- 置换群
- Burnside 引理 & Pólya 定理
- 轨道-稳定子定理
- 轨道
- 稳定子
- Burnside 引理
- Pólya 定理
- 轨道-稳定子定理
- 例题
- 解答
- 代码实现
- 引用资料
- 群论相关知识
Burnside 引理 & Pólya 定理能够用来解求本质不同的方案数这类问题。
考虑到定理的证明依赖于群论,而萌新可能对群论比较陌生,因此从群论相关知识讲起。
群论知识参考了许多资料(见本文引用资料),把本人认为简洁易于理解的讲解保留了下来,而对于一些理论。证明使用了自己的讲述方法/证法,如果发现不严谨或者笔误指出请指出 orz
。
写这份博客的时候电脑曾经停电丢失了数据,写到一半的进度没了,我厄厄。
-
集合 \(S\) 和 \(S\) 上满足结合律的二元运算 \(\cdot\) 所形成的代数结构叫做半群,记为 \((S, \cdot)\) 或者简记为 \(S\),运算 \(x \cdot y\) 常记为 \(xy\)。对于 \(x, y\in S\),有 \(xy \in S\)(即运算 \(\cdot\) 在 \(S\) 上满足封闭性)
运算同时满足交换律的半群称为交换半群。
-
若 \(\forall x\in S\) 均有 \(ex = xe = x\),称 \(e\) 为 \(x\) 的幺元。
幺元是唯一的:若 \(e'\) 也是幺元,有 \(e' = e'e = e\)。
具有幺元的半群称为含幺半群。
-
对于含幺半群 \(S\),元素 \(y\in S\) 叫做元素 \(x \in S\) 的逆元,是指 \(xy = yx = 1\)。
逆元是唯一的:若 \(y'\) 也是逆元,有 \(y' = y' \cdot 1 = y'xy = 1\cdot y = y\)。把这个唯一的逆元记作 \(x ^ {-1}\)。
对于每个元素均有逆元的含幺半群 \(G\) 称为群。
若运算又满足交换律,称 \(G\) 为交换群或阿贝尔(Abel)群。
群 \(G\) 的元素数 \(|G|\) 称为群的阶。
群的性质总结个人认为,把群看成是具有一定约束并且支持运算 \(\cdot\) 的集合会比较容易理解相关内容。
由上文所述,群满足性质:
- 封闭性
- (运算满足)结合律
- 存在幺元
- 每个元素均有逆元
当然,如果 \(G\) 在 \(\cdot\) 下满足上述四个性质,那么称 \((G, \cdot)\) 为一个群。
例子上面给了半群与群的定义,现举个例子:
对于自然数集 \(N\),\((N, +)\) 为含幺交换半群,幺元为 \(0\),不是的群的原因是 \(N\) 中非 \(0\) 的数均不存在逆元。
而整数集 \(Z\) 对于加法是交换群,因为对于 \(x\in Z\),\(-x\) 为对应的逆元,事实上,它被称为整数加法群。
子群若 \(H \subseteq G\) 且在 \((H, \cdot)\) 为群,称 \(H\) 为 \(G\) 的子群,记为 \(H \leq G\)。
验证子集 \(H\) 为 \(G\) 的子群只需验证以下三点:
- \(1_G \in H\)
- \(h \in H\),\(h^{-1} \in H\)
- \(a, b \in H \Rightarrow a \cdot b \in H\)
陪集是由任意固定的 \(g\in G\) 与 \(G\) 子群 \(H\) 生成的集合,
其中左陪集为:\(gH = \{gh | h\in H\}\)
右陪集为:\(Hg = \{hg | h\in H\}\)
陪集的性质:
- 陪集元素个数等于子群的阶,因为:(以左陪集为例:\(gh \ne gh' \Leftrightarrow h \ne h'\))
- 若 \(g\in H\),由封闭性易知,陪集为 \(H\) 本身。
对于 \(H\) 两个左(右)陪集,要么相等,要么交集为 \(\varnothing\)。
证明:
如果陪集 \(gH, g'H\) 存在交集,假设交集的一个元素为 \(gh = g'h'\)(\(h, h'\in H\)),
显然有 \(gh H = g'h' H\),因为 \(hH = h'H = H\),因此 \(gH = g'H\)
利用陪集定理,我们有分拆:\(G = \cup g_iH\),叫做 \(G\) 对子群 \(H\) 的左陪集分解。
其中左陪集的个数记为 \([G:H]\),称为子群 \(H\) 对于 \(G\) 的指数。
进而,我们显然有:设 \(G\) 为有限群,\(H\leq G\),则 \(|G| = |H|[G:H]\)。(拉格朗日(J.Lagrange) 定理)
置换集合 \(\Sigma\) 到自身每个一一对应 \(\sigma\) 叫做 \(\Sigma\) 上的一个置换。若 \(\Sigma\) 为有限集,此置换可表示为:
\[\sigma = \begin{pmatrix} a_1 & a_2 & \dots & a_n \\ \sigma(a_1) & \sigma(a_2) & \dots & \sigma(a_n) \\ \end{pmatrix} \]\(\sigma\) 的逆可以表示为:
\[\sigma ^ {-1} = \begin{pmatrix} \sigma(a_1) & \sigma(a_2) & \dots & \sigma(a_n) \\ a_1 & a_2 & \dots & a_n \\ \end{pmatrix} \]两个置换 \(\sigma, \tau\) 的乘积定义为 \(\Sigma \to \Sigma\) 映射的合成:\((\sigma \tau) (a_i) = \sigma(\tau(a_i))\),其中 \(i \in [1, n]\)。
例如,
\[\begin{pmatrix} 1 & 2 & 3 & 4 \\ 2 & 4 & 3 & 1 \\ \end{pmatrix} \begin{pmatrix} 1 & 2 & 3 & 4 \\ 3 & 1 & 4 & 2 \\ \end{pmatrix} = \begin{pmatrix} 1 & 2 & 3 & 4 \\ 1 & 2 & 4 & 3 \\ \end{pmatrix} \]
轮换(循环置换)是一类特殊的置换,表示为
\[\begin{pmatrix} a_1 & a_2 & \dots & a_{n-1} & a_n \\ a_2 & a_3 & \dots & a_n & a_1 \\ \end{pmatrix} \]置换群每个置换均可写成一些轮换的乘积(轮换的次序可随意写),使不同轮换中没有公共元素,长为 \(1\) 的置换往往略去不写,如:
\[\begin{pmatrix} 1 & 2 & 3 & 4 & 5 & 6 \\ 3 & 1 & 2 & 5 & 4 & 6 \\ \end{pmatrix} = (1, 3, 2)(4, 5) = (4, 5)(1, 3, 2) \]
上面已说明置换的乘积仍为置换,且存在逆元。而对于置换的幺元显然是恒等置换(简单来说就是 \(a_i \to a_i\))。
因此我们可以定义一个 \(S(\Sigma)\) 表示 \(\Sigma\) 上全体置换构成的集合,这是一个 \(n!\) 元群,叫做集合 \(\Sigma\) 上的对称群。
而它的每个子群都叫集合 \(\Sigma\) 上的置换群。
Burnside 引理 & Pólya 定理给定集合 \(X\) 和置换群 \(G\)。
轨道-稳定子定理 轨道如果感觉到十分抽象的话,不妨代入下面的情境(意义)对下文的内容进行理解:
\(A\) 表示待染色物品集合。
\(B\) 表示支持染的颜色的集合。
\(X\) 表示染色方案集合。
\(G\) 表示支持的变换。
\(X/G\) 表示本质不同的染色方案集合。
\(X^g\) 表示经过一个变换 \(g\) 后保持不变的染色方案对应的集合。
比如说:给你一串共 \(n\) 个珠子,支持旋转变换 \(G\)(可以看作是置换的一种)(这意味着如果两种染色方案在旋转后一样视为本质相同),每个珠子可以被染成 \(m\) 种颜色(也就是说方案集 \(X\) 的大小为 \(m ^ n\)),求本质不同的染色方案数(也就是 \(|X/G|\))
\(\forall x\in X\), 称 \(G(x) = \{g(x) | g\in G\}\) 为 \(x\) 的轨道。
稳定子\(\forall x\in X\),称 \(G ^ x = \{g | g(x) = x, g\in G \}\) 为 \(x\) 的稳定子。
\[|G| = |G ^ x||G(x)| \]先证明 \(G^x\) 是 \(G\) 的子群:
- 封闭性:对于 \(G^x\) 的元素 \(g, g'\),有 \((gg')(x) = x\),故 \(gg'\in G^x\)
- 结合律:由置换乘法易知成立。
- 存在幺元:也就是恒等置换 \(I\),显然在 \(G^x\) 中。
- 每个元素均有逆元:\(g ^ {-1}(g(x)) = I(x) = x\),同时 \(g^{-1}(g(x)) = g^{-1}(x)\),故 \(g ^ {-1} \in G ^ x\)。
由拉格朗日定理,\(|G| = |G ^ x| [G: G^x]\)
故下面只需证 \([G: G^x] = |G(x)|\),也就是左陪集的个数等于 \(x\) 轨道的个数。
Burnside 引理 \[\begin{aligned} \sum_{g\in G}|X^g| &= |\{(g,x) | (g,x)\in G\times X, g(x) = x\}| \\ &= \sum_{x\in X}|G^x| (前两行的意思其实就是从两个角度刻画满足 g(x) = x 的 (x, g) 对数)\\ &= \sum_{x\in X}\frac{|G|}{|G(x)|} ( 轨道-稳定子定理) \end{aligned} \]证明:
考虑证明存在 \(G(x)\) 到 \(G^x\) 左陪集的一一映射:
注意到对于每个 \(gG^x\),有 \(gG^x(x)\) 的元素均相同,这意味着每个左陪集 \(gG^x\) 能够对应一个 \(G(x)\) 的元素 \(g(x)\);而对于不同的左陪集 \(gG^x, g'G^x\),因为 \(g\ne g'\),因此必然满足相应的 \(g'(x) \ne g(x)\)。
因此有 \(G(x)\) 到 \(G^x\) 左陪集的一一映射关系。
下面结合实际意义进行推导:
对于本质相同的一组(染色方案)\(x\),它们的轨道数都是 \(G(x)\),因此有:
\[\begin{aligned} \sum_{x\in X}\frac{1}{|G(x)|} &= |X/G| \end{aligned} \]故我们有 Burnside 引理:
\[|X/G| = \frac{1}{|G|}\sum_{g\in G}|X^g| \]这意味着,对于实际的计数问题,在给出变换的种类数 \(|G|\) 后,我们只需要求出染色方案在各种变换下保持不动的数量的和(即 \(\sum_{g\in G}|X^g|\)),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本质不同的染色方案数了。
Pólya 定理考虑到 Burnside 引理需要求的 \(\sum_{g\in G}|X^g|\) 在实际统计中时间复杂度较高,而很多问题都是求解 \(A\to B\) 所有可能的映射(也就是比较特殊的 \(X\))所对应的染色方案(共 \(|B| ^ {|A|}\) 种)中本质不同的数量。
那么,在这样的问题中,可以使用 Pólya 定理:
\[|X/G| = \frac{1}{|G|}\sum_{g\in G}|B|^{c(g)} \]\(c(g)\) 表示置换 \(g\) 能拆分出的循环置换数。
证明:
注意到对于置换 \(g\),对于其拆分出的每个循环置换中的颜色必须相同,根据乘法原理,可知共有 \(|B | ^ {c(g)}\) 种
这意味着满足在 \(g\) 作用下保持不变的方案 \(x\) 数量 \(|X^g|\) 等于 \(|B| ^ {c(g)}\)。
也就是 \(|B| ^ {c(g)} = |X ^ g|\),证毕。
例题https://www.luogu.com.cn/problem/P4980
解答考虑使用 Pólya 定理:
只需统计对于每个置换 \(g\) 的 \(c(g)\) 值即可。
而对于本题,置换的形式就是 \(k \in [0, n-1]\) 的循环移位,例如 \(n=4, k=2\):
\[g = \begin{pmatrix} 1 & 2 & 3 & 4 \\ 3 & 4 & 1 & 2 \\ \end{pmatrix} \]那么上例的 \(c(g)\) 值就是 \(2\)。
现在的问题就是:给定 \(n, k\),求相应的 \(c(g)\) 值。
其实就是求给定大小为 \(n\) 的环,能拆分成多少个步长为 \(k\) 的环,比如上面的例子就是能拆成两个环:\((1, 3), (2, 4)\)。
所以考虑求每个环的大小 \(size\)(容易发现每个环大小相等),那么 \(c(g) = \frac{n}{size}\)。
而 \(size\) 是满足 \(n | tk\) 的最小的 \(t\),所以 \(size = \frac{n}{\gcd(n, k)}\)。
现在,由上述推理以及 Pólya 定理,题目所求的答案 \(Ans\) 就是:
\[Ans = \frac{1}{|n|}\sum_{k=0}^{n-1} |n|^{\gcd(n, k)} \]当然因为直接枚举的复杂度为 \(O(TN)\),会超时。
考虑根据 \(\gcd\) 的值对上述和式进行分块,可以从枚举 \(n\) 的因子 \(d\) 入手:
\[Ans = \frac{1}{|n|}\sum_{d|n} |n|^{d} \varphi(\frac{n}{d}) \]复杂度为 \(O(T \cdot \sqrt N \cdot logN)\),可以通过。
代码实现#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int long long
const int mod=1e9+7;
int fpow(int x, int p){
int res=1;
for(; p; p>>=1, x=x*x%mod) if(p&1) res=res*x%mod;
return res;
}
int gcd(int a, int b){
return b? gcd(b, a%b): a;
}
int inv(int x){
return fpow(x, mod-2);
}
int phi(int x){
int res=x;
for(int i=2;i<=x/i;i++)
if(x%i==0){
res=res/i*(i-1);
while(x%i==0) x/=i;
}
if(x>1) res=res/x*(x-1);
return res;
}
signed main(){
int T; cin>>T;
while(T--){
int n; cin>>n;
int res=0;
for(int i=1; i<=n/i; i++){
if(n%i==0){
res=(res+fpow(n, i)*phi(n/i)%mod)%mod;
if(n/i!=i) res=(res+fpow(n, n/i)*phi(i)%mod)%mod;
}
}
cout<<res*inv(n)%mod<<endl;
}
return 0;
}
引用资料
https://cp-algorithms.com/combinatorics/burnside.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4221308
https://oiwiki.com/math/permutation-group/
冯克勤,李尚志,章璞.近世代数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