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内存模型中的 happen-before 是什么?
Happen-before 关系,是Java 内存模型中保证多线程可见性的机制,也是早期语言规范中含糊可见性概念的一个精确定义。
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远不止 synchronized,volatile,lock 操作顺序等方面。
happen-before 原则
- 程序顺序规则:一个线程内执行的每个操作,都保证 happen-before 后面的操作,这样就保证了程序顺序规则,
- volatile 变量规则:对于 volatile 变量,对他的写操作,保证 happen-before 在随后对改变量的读取操作。
- 监视器锁规则:对于一个锁的解锁操作,保证 happen-before 加锁操作。
- 线程启动 happen-before 规则:Thread 对象的 start() 方法先行于此线程的每一个动作
- 线程中断 happen-before 规则:对线程 interrupt() 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
- 线程终结规则:假定线程A在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制定ThreadB.join()等待线程B终止,那么线程B在终止之前对共享变量的修改在线程A等待返回后可见。
- 对象终结规则,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happen-before 于 finalizer() 方法的开始
- 传递性:happen-before 存在传递性,a happen-before b ,b happen-before c ,那么 a happen-before c 。
happen-before 保障了顺序执行,也包括了内存读写的操作顺序。
happen-before 与 JMM 的关系
image
如何学习 Java 内存模型(JMM)
JMM 可以看作是深入理解Java并发编程、编译器和JM内部机制的必要条件,但这同时也是个容易让初学者无所适从的主题。
- 明确目的,建议不要一头扎进各种CPU体系结构,纠结于不同的缓存、流水线、执行单元等。这些东西虽然很酷,但其复杂性是超乎想象的,很可能会无谓增加学习难度,也未必有实践价值。
- 克制住对”秘籍"的诱惑。有些时候,某些编程方式看起來能起到特定效果,但分不清是实现差异导致的表现,还是"规范″要求的行为,就不要依赖于这种"表现"去编程,尽量遵循语言规范进行,这样我们的应用行为才能更加可靠、可预计。
JMM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简化多线程编程,保证程序可移植性
Java 是最早尝试提供内存模型的语言,可简化多线程编程,保障程序可移植。早期的 C/C++ 不存在内存模型的概念,依赖处理器本身的内存一致性模型。但是不同的处理器差异比较大,不能保证 C++ 程序在处理器A 可以运行,在处理器B 上也可以运行。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mory_ordering
对指令重排序提供清晰的规范
过于范范的内存模型定义,有很多模棱两可之处,对 synchronized 或者 volatile 产生的指令重排序问题,如果没有清晰的规范,不能保证一些多线程程序的正确性。
所以,Java迫切需要一个完善的JMM,能够让普通Java开发者和编译器、JVM工程师,能够淸地达成共识。换句话说,可以相对简单并准确地判断岀,多线程程序什么样的执行序列是符合规范的。
JVM 开发者
对于编译器、JVM开发者,关注点可能是如何使用类似内存屏( Memory-Barrier)之类技术,保证执行结果符合JMM的推断。
Java 应用工程师
对于Java应用开发者,则可能更加关注 volatile、 synchronized等语义,如何利用类{ happen- before的规则,写出可靠的多线程应用。
image
Java 内存模型的抽象定义
包含本地内存和主内存的定义
JMM 是怎么解决可见性的问题
image
JMM 内部是怎样实现 happen-before 原则的?
- 内存屏障
- 禁止重排序
以 volatile 变量为例:
- 对改变量的写操作之后,编译器插入一个写屏障
- 对改变量的读操作之前,编译器会插入一个读屏障
内存屏障能够在类似变量读、写操作之后,保证其他线程对 volatile变量的修改对当前线程可见,或者本地修改对其他线程提倛可见性。换句话说,线程写入,写屏障会通过类似强迫刷出处理器缓存的方式,让其他线程能够拿到最新数值。
如果你对更多内存屏障的细节感兴趣,或者想了解不同体系结构的处理器模型,建议参考JSR-133相关文档,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和特定硬件相关的,内存屏障之类只是实现JMM规范的技术手段,并不是规范的要求。
- http://gee.cs.oswego.edu/dl/jmm/cookbook.html
int a = 0;
volatile boolean flag= false;
public void writer(){
a=1; // 1
flag = true; //2
}
public void reader(){
if(flag){ //3
int i = a ;//4
...
}
}
假设线程A执行 writer方法之后,线程B执行 reader0方法。根据 happens-before规则,这个过程建立的 happens-before关系可以分为3类:
上述 happens-before关系的图形化表现形式如下:
image
在上图中,每一个箭头链接的两个节点,代表了一个 happens-before关系。黑色箭头表示程序顺序规则;橙色箭头表示 volatile规则;蓝色箭头表示组合这些规则后提供的 happens-before保证。最终读取到的i 就是 1 。
image
线程A在写flag变量后,本地内存A中被线程A更新过的两个共享变量的值被刷新到主内存中。此时,本地内存A和主内存中的共享变量的值是一致的。
当读一个 volatile变量时,JMM会把该线程对应的本地内存置为无效。线程接下来将从主内存中读取共享变量。如图所示,在读flag变量后,本地内存B包含的值已经被置为无效。此时,线程B必须从主内存中读取共享变量。线程B的读取操作将导致本地内存B与主内存中的共享变量的值变成一致。
image
- 线程A写一个 volatile变量,实质上是线程A向接下来将要读这个 volatile变量的某个线程发出了(其对共享变量所做修改的)消息
- 线程B读一个 volatile变量,实质上是线程B接收了之前某个线程发出的(在写这个volatile变量之前对共享变量所做修改的)消息
- 线程A写一个 volatile变量,随后线程B读这个 volatile变量,这个过程实质上是线程A通过主内存向线程B发送消息。
有序性,原子性,可见性是线程安全的基本保障。
volatile 使用了内存屏障实现可见性
- 在每个 volatile写操作的前面插入一个Storestore屏障。
- 在每个 volatile写操作的后面插入一个Storeload屏障。
- 在每个 volatile读操作的后面插入一个Loadload屏障。
- 在每个 volatile读操作的后面插入一个Loadstore屏障。
image
我们经常会说 volatile b比synchronized之类更加轻量,但轻量也仅仅是相对的, volatile的读、写仍然要比普通的读写要开销更大,所以如果你是在性能高度敏感的场景,除非你确定需要它的语义,不然慎用。
程序员开发者社区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关注公众号:【程序员开发者社区】 回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