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配音行业之前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但随着在线音频的发展,配音这一行正在以一个非常迅猛的态势发展。
据艾媒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就高达5.7亿人,预计到2022年,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将达到6.9亿人。市场很大,配音演员的前景也很可观,但是要吃到这块蛋糕,咱们得加强基本功练习,强化本领。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优秀的配音演员在配音之前都会做哪一些准备?又有哪些配音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配音的概念
配音是由配音演员以自己独特的声音去给每一个角色润色,让幕后的语言通过话筒进行塑造和完善,让人物角色能呈现出更加鲜明的特点。
准备与技巧
因篇幅原因,小编给大家整理了4点,如需定向了解相关内容,可后台私信或留言哦~
\ | /
熟悉作品、熟识人物
在拿到文本后,先把整个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再把事件与人物搞清楚,明晰自己配音的这个人物在整个故事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自己熟悉这个人物的一切。
有经验的配音员也会倡导大家多备稿,在反反复复的阅读中能不断摸索出表现人物细节的东西。或许有一些同学会有这样的体会,就是一开始很顺利,但是录到一半就进行不下去了,找不到感觉了,但是再通篇读一下文本,那个感觉可能就又来了。
温馨提示
备稿六步
划分层次,概括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找出重点,确定基调。
\ | /
建立人物形象
从文本里的字里行间找到有助于想象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较为清晰的人物形象。比如性格方面,是外向还是内向,是热情兴奋还是深沉安静;比如生理特征方面,年龄、体魄或者更深层次的嘴型、习惯表情等等;比如语言习惯方面,是什么样的语言环境,是否有口头语等等...
这里有个小技巧,如果我们在揣摩人物的过程中,找不到具体的形象时,可以借助观察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人或是影视资料等来完成。
\ | /
外部动作
如果我们已经明确了人物的语言意图,但是没办法表现出来的时候,可以借助气息的感觉及身体动作、手势动作等更多的外部动作来刺激自己,比如语言意图很明显的“愤怒”,我们可以握紧拳头、绷紧牙关肌肉、将气息收至腹腔深处,找一下感觉,把要说的那句话说一遍,再进行修正。
要把能量释放出来,气息、声音的运动最为关键。一位朗诵爱好者这样说:”我在心里建立了人物形象后,加强了我的呼吸,立马就感觉自己心潮起伏,浑身的血液流的更快,情绪也开始激动起来,能够感受到要说话的不仅仅是嘴巴,还有眼、手以及全身。”由此可见,外部动作在无形之中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
\ | /
文稿处理
语感
同样是阅读一篇文章,有人可以快速的扫看一遍就能知道大体文意。而有的人,反反复复细读了好几遍,却还是不知其所云;有的人朗读稿件,情感的表达和语速总是那么恰如其分,令人赏心悦耳。而换另一个人去读,就总觉得美感不够,不是那个味道。这其中差了什么呢?就是那个让人看不到、摸不着的“语感”!
多感受一些好的语言作品是提高语感最简便的方式,长期的阅读与感受会让我们在潜移默化有所领悟,哪儿该快、哪儿该慢、哪儿该高、哪个该低....
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口语表达录下来听,找自己的问题,锻炼听觉能力,要听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改正和弥补前期练习时对语感的偏差。自己的言语要听,别人的语言也要听,这样也可以提高鉴别能力。
重音
先辟个谣,“重音”≠“重读”
很多人都会感觉“重音”不好找,刚入这行的朋友可以记住这个小技巧(不是绝对的),一篇话中“新鲜”的地方,可能就是重点。但如果要更准确的找到重音,就不能忽略了重音的本质——稿件目的。小到一句话的的主、谓、宾,大到整篇稿件的层次,只要先让结构鲜明立体的突出来,意思的表达就不容易乱,观众也能比较轻松的理解这篇稿件的大意。
示例:《四川藏区上百万人脱贫过上了新生活。》{ 本示例来源于网络,侵删 }
这句话很容易习惯性的把重音放在“百万”上,而这条新闻讲得是“四川藏区实现全域脱贫摘帽”,如果强调“百万”则可能产生“并非全域脱贫”的隐含意思,显然与此篇稿件的主题是相悖的。依据全篇稿件的意思,这句话重音在“脱贫”就是恰当的,而“上百万”要避免错误重音。
停顿
声音的停顿,不是表达的空白。相反,停顿是与观众交流的重要手段。停顿不等于暂停,声音虽然断了,内心继续往下播讲的欲望没有断。要把停顿变成思想感情的延续,要达到“声断气连”的效果,一定不要刚停下来,就着急换气。
小腹要保持住停顿处最后一个字的状态,把这种状态、这种感觉延续到下一句话开口的一瞬间再换气。
我们在拿到稿子后,在备稿完成后可以先试录一段,找到合适的状态和感觉,然后听试录中的细节问题,调整一下后再次录制,一般情况下,在第二、三、四遍的录制中选取相对较好的一遍。
【文章出处:香港cn2服务器 http://www.558idc.com/st.html 复制请保留原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