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正文
- StatefulSet 的设计理解
- Service 如何被访问
- Headless Service 对应的 YAML文件
- StatefulSet 的 YAML 文件
- 解析一下 Pod 对应的 Headless Service
正文
Deployment认为,一个应用的所有 Pod,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它们互相之间没有顺序,也无所谓运行在哪台宿主机上。需要的时候,Deployment 就可以通过 Pod 模板创建新的 Pod;不需要的时候,Deployment 就可以“杀掉”任意一个 Pod。
但是,在实际的场景中,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
尤其是分布式应用,它的多个实例之间,往往有依赖关系,比如:主从关系、主备关系。
还有就是数据存储类应用,它的多个实例,往往都会在本地磁盘上保存一份数据。而这些实例一旦被杀掉,即便重建出来,实例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已经丢失,从而导致应用失败。
所以,这种实例之间有不对等关系,以及实例对外部数据有依赖关系的应用,就被称为“有状态应用”(Stateful Application)。
容器技术诞生后,大家很快发现,它用来封装“无状态应用”(Stateless Application),尤其是 Web 服务,非常好用。但是,一旦你想要用容器运行“有状态应用”,其困难程度就会直线上升。而且,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单纯依靠容器技术本身已经无能为力,这也就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状态应用”几乎成了容器技术圈子的“忌讳”,大家一听到这个词,就纷纷摇头。
得益于“控制器模式”的设计思想,Kubernetes 项目很早就在 Deployment 的基础上,扩展出了对“有状态应用”的初步支持。这个编排功能,就是:StatefulSet。
StatefulSet 的设计理解
StatefulSet 的设计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它把真实世界里的应用状态,抽象为了两种情况:
- 拓扑状态。这种情况意味着,应用的多个实例之间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这些应用实例,必须按照某些顺序启动,比如应用的主节点 A 要先于从节点 B 启动。而如果你把 A 和 B 两个 Pod 删除掉,它们再次被创建出来时也必须严格按照这个顺序才行。并且,新创建出来的 Pod,必须和原来 Pod 的网络标识一样,这样原先的访问者才能使用同样的方法,访问到这个新 Pod。
- 存储状态。这种情况意味着,应用的多个实例分别绑定了不同的存储数据。对于这些应用实例来说,Pod A 第一次读取到的数据,和隔了十分钟之后再次读取到的数据,应该是同一份,哪怕在此期间 Pod A 被重新创建过。这种情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数据库应用的多个存储实例。
所以,StatefulSet 的核心功能,就是通过某种方式记录这些状态,然后在 Pod 被重新创建时,能够为新 Pod 恢复这些状态。
在开始讲述 StatefulSet 的工作原理之前,我就必须先为你讲解一个 Kubernetes 项目中非常实用的概念:Headless Service。
我在和你一起讨论 Kubernetes 架构的时候就曾介绍过,Service 是 Kubernetes 项目中用来将一组 Pod 暴露给外界访问的一种机制。比如,一个 Deployment 有 3 个 Pod,那么我就可以定义一个 Service。然后,用户只要能访问到这个 Service,它就能访问到某个具体的 Pod。
Service 如何被访问
那么,这个 Service 又是如何被访问的呢?
第一种方式,是以 Service 的 VIP(Virtual IP,即:虚拟 IP)方式。比如:当我访问 10.0.23.1 这个 Service 的 IP 地址时,10.0.23.1 其实就是一个 VIP,它会把请求转发到该 Service 所代理的某一个 Pod 上。这里的具体原理,我会在后续的 Service 章节中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种方式,就是以 Service 的 DNS 方式。比如:这时候,只要我访问“my-svc.my-namespace.svc.cluster.local”这条 DNS 记录,就可以访问到名叫 my-svc 的 Service 所代理的某一个 Pod。
而在第二种 Service DNS 的方式下,具体还可以分为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处理方法,是 Normal Service。这种情况下,你访问“my-svc.my-namespace.svc.cluster.local”解析到的,正是 my-svc 这个 Service 的 VIP,后面的流程就跟 VIP 方式一致了。
而第二种处理方法,正是 Headless Service。这种情况下,你访问“my-svc.my-namespace.svc.cluster.local”解析到的,直接就是 my-svc 代理的某一个 Pod 的 IP 地址。可以看到,这里的区别在于,Headless Service 不需要分配一个 VIP,而是可以直接以 DNS 记录的方式解析出被代理 Pod 的 IP 地址。
那么,这样的设计又有什么作用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 Headless Service 的定义方式看起。
Headless Service 对应的 YAML文件
下面是一个标准的 Headless Service 对应的 YAML 文件: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nginx labels: app: nginx spec: ports: - port: 80 name: web clusterIP: None selector: app: nginx
可以看到,所谓的 Headless Service,其实仍是一个标准 Service 的 YAML 文件。只不过,它的 clusterIP 字段的值是:None,即:这个 Service,没有一个 VIP 作为“头”。这也就是 Headless 的含义。所以,这个 Service 被创建后并不会被分配一个 VIP,而是会以 DNS 记录的方式暴露出它所代理的 Pod。
而它所代理的 Pod,依然是采用 Label Selector 机制选择出来的,即:所有携带了 app=nginx 标签的 Pod,都会被这个 Service 代理起来。
当你按照这样的方式创建了一个 Headless Service 之后,它所代理的所有 Pod 的 IP 地址,都会被绑定一个这样格式的 DNS 记录,如下所示:<pod-name>.<svc-name>.<namespace>.svc.cluster.local
这个 DNS 记录,正是 Kubernetes 项目为 Pod 分配的唯一的“可解析身份”(Resolvable Identity)。
有了这个“可解析身份”,只要你知道了一个 Pod 的名字,以及它对应的 Service 的名字,你就可以非常确定地通过这条 DNS 记录访问到 Pod 的 IP 地址。
那么,StatefulSet 又是如何使用这个 DNS 记录来维持 Pod 的拓扑状态的呢?
StatefulSet 的 YAML 文件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就来编写一个 StatefulSet 的 YAML 文件,如下所示:
apiVersion: apps/v1 kind: StatefulSet metadata: name: web spec: serviceName: "nginx" replicas: 2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nginx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nginx spec: containers: - name: nginx image: nginx:1.9.1 ports: - containerPort: 80 name: web
这个 YAML 文件,和我们在前面文章中用到的 nginx-deployment 的唯一区别,就是多了一个 serviceName=nginx 字段。
这个字段的作用,就是告诉 StatefulSet 控制器,在执行控制循环(Control Loop)的时候,请使用 nginx 这个 Headless Service 来保证 Pod 的“可解析身份”。
所以,当你通过 kubectl create 创建了上面这个 Service 和 StatefulSet 之后,就会看到如下两个对象:
$ kubectl create -f svc.yaml $ kubectl get service nginx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AGE nginx ClusterIP None <none> 80/TCP 10s $ kubectl create -f statefulset.yaml $ kubectl get statefulset web NAME DESIRED CURRENT AGE web 2 1 19s
查看StatefulSet 的 Events 这些信息
$ kubectl get pods -w -l app=nginx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web-0 0/1 Pending 0 0s web-0 0/1 Pending 0 0s web-0 0/1 ContainerCreating 0 0s web-0 1/1 Running 0 19s web-1 0/1 Pending 0 0s web-1 0/1 Pending 0 0s web-1 0/1 ContainerCreating 0 0s web-1 1/1 Running 0 20s
通过上面这个 Pod 的创建过程,我们不难看到,StatefulSet 给它所管理的所有 Pod 的名字,进行了编号,编号规则是:-。
而且这些编号都是从 0 开始累加,与 StatefulSet 的每个 Pod 实例一一对应,绝不重复。
更重要的是,这些 Pod 的创建,也是严格按照编号顺序进行的。比如,在 web-0 进入到 Running 状态、并且细分状态(Conditions)成为 Ready 之前,web-1 会一直处于 Pending 状态。
当这两个 Pod 都进入了 Running 状态之后,你就可以查看到它们各自唯一的“网络身份”了。
我们使用 kubectl exec 命令进入到容器中查看它们的 hostname:
$ kubectl exec web-0 -- sh -c 'hostname' web-0 $ kubectl exec web-1 -- sh -c 'hostname' web-1
可以看到,这两个 Pod 的 hostname 与 Pod 名字是一致的,都被分配了对应的编号。接下来,我们再试着以 DNS 的方式,访问一下这个 Headless Service:
$ kubectl run -i --tty --image busybox dns-test --restart=Never --rm /bin/sh
解析一下 Pod 对应的 Headless Service
通过这条命令,我们启动了一个一次性的 Pod,因为–rm 意味着 Pod 退出后就会被删除掉。然后,在这个 Pod 的容器里面,我们尝试用 nslookup 命令,解析一下 Pod 对应的 Headless Service:
$ kubectl run -i --tty --image busybox dns-test --restart=Never --rm /bin/sh $ nslookup web-0.nginx Server: 10.0.0.10 Address 1: 10.0.0.10 kube-dns.kube-system.svc.cluster.local Name: web-0.nginx Address 1: 10.244.1.7 $ nslookup web-1.nginx Server: 10.0.0.10 Address 1: 10.0.0.10 kube-dns.kube-system.svc.cluster.local Name: web-1.nginx Address 1: 10.244.2.7
从 nslookup 命令的输出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访问 web-0.nginx 的时候,最后解析到的,正是 web-0 这个 Pod 的 IP 地址;而当访问 web-1.nginx 的时候,解析到的则是 web-1 的 IP 地址。
这时候,如果你在另外一个 Terminal 里把这两个“有状态应用”的 Pod 删掉,然后,再在当前 Terminal 里 Watch 一下这两个 Pod 的状态变化,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 kubectl get pod -w -l app=nginx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web-0 0/1 ContainerCreating 0 0s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web-0 1/1 Running 0 2s web-1 0/1 Pending 0 0s web-1 0/1 ContainerCreating 0 0s web-1 1/1 Running 0 32s
可以看到,当我们把这两个 Pod 删除之后,Kubernetes 会按照原先编号的顺序,创建出了两个新的 Pod。并且,Kubernetes 依然为它们分配了与原来相同的“网络身份”:web-0.nginx 和 web-1.nginx。
通过这种严格的对应规则,StatefulSet 就保证了 Pod 网络标识的稳定性。
比如,如果 web-0 是一个需要先启动的主节点,web-1 是一个后启动的从节点,那么只要这个 StatefulSet 不被删除,你访问 web-0.nginx 时始终都会落在主节点上,访问 web-1.nginx 时,则始终都会落在从节点上,这个关系绝对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所以,如果我们再用 nslookup 命令,查看一下这个新 Pod 对应的 Headless Service 的话:
$ kubectl run -i --tty --image busybox dns-test --restart=Never --rm /bin/sh $ nslookup web-0.nginx Server: 10.0.0.10 Address 1: 10.0.0.10 kube-dns.kube-system.svc.cluster.local Name: web-0.nginx Address 1: 10.244.1.8 $ nslookup web-1.nginx Server: 10.0.0.10 Address 1: 10.0.0.10 kube-dns.kube-system.svc.cluster.local Name: web-1.nginx Address 1: 10.244.2.8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 StatefulSet 中,这两个新 Pod 的“网络标识”(比如:web-0.nginx 和 web-1.nginx),再次解析到了正确的 IP 地址(比如:web-0 Pod 的 IP 地址 10.244.1.8)。
通过这种方法,Kubernetes 就成功地将 Pod 的拓扑状态(比如:哪个节点先启动,哪个节点后启动),按照 Pod 的“名字 + 编号”的方式固定了下来。此外,Kubernetes 还为每一个 Pod 提供了一个固定并且唯一的访问入口,即:这个 Pod 对应的 DNS 记录。
这些状态,在 StatefulSet 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都会保持不变,绝不会因为对应 Pod 的删除或者重新创建而失效。
不过,相信你也已经注意到了,尽管 web-0.nginx 这条记录本身不会变,但它解析到的 Pod 的 IP 地址,并不是固定的。这就意味着,对于“有状态应用”实例的访问,你必须使用 DNS 记录或者 hostname 的方式,而绝不应该直接访问这些 Pod 的 IP 地址。
以上就是k8s编排之StatefulSet知识点详解一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k8s编排StatefulSet的资料请关注自由互联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