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网络编程 > net编程 >

写给打工人的职业发展观

来源:互联网 收集:自由互联 发布时间:2023-09-06
===== 为什么要去一线城市打工 现在网上很多这样的话题:深圳的高房价会导致人才流失吗?年轻人是不是在逃离北上广?一线城市工资是老家省会的一倍,消费,房租也比老家省会贵一


=====

为什么要去一线城市打工

现在网上很多这样的话题:深圳的高房价会导致人才流失吗?年轻人是不是在逃离北上广?一线城市工资是老家省会的一倍,消费,房租也比老家省会贵一倍,赚多少花多少,为什么还要去一线?深圳教育,医疗并没有优势,房价还这么贵,何时才能买房安家?现在应届生还值得去一线发展吗……

尽管问题下面有无数的吐槽和嘲讽,每年也有不少人离开,但一线城市每年依然几十万人口净流入,这就是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微观个体和宏观趋势的割裂。

既然一线城市有这么多缺点,为什么每年依然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呢?本质上还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在一线城市,普通打工人的原始资本积累速度要快于二三线城市。

用火哥最熟悉的深圳为例,工资确实高于二三线(2020社平工资10646, 文化程度不高的装修工,技术蓝领都能月入10k~20k),尽管房价高,消费也贵,但外来打工人可以租住在相对廉价的城中村,通过压缩生活标准与开支,每个月能攒下的钱还是比二三线要多。很多深圳月入15k的工作,二三线只有7k, 生活在深圳城中每月开支5k, 生活在二三线城市每月开支3k。深圳每月可以结余10k,二三线只能结余4k,每月结余差6k,这6k就是一线城市附加值。虽然很多人认为一线房价,物价比二三线,多出来的6k并没有增加多少购买力。但实际上,一线城市的人一天也只吃三顿饭而不是六顿,每月维持生活的基本消费是有上限的,考虑到一线城市股票,基金,债券的价格和二线城市并没有差别,如果将结余的钱用资本价格计算,很明显在一线能更快地积累原始资本。尽管积累的资本可能不足以在一线买房,但能帮助你更快地在二三线或者老家置业或者给家人提供经济支持。

尽管深圳这种一线城市教育,医疗并没有优势,每年过来淘金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进一步说明,教育,医疗这些因素对于城市竞争力来说都是次要的,主要矛盾还是在于能不能赚到更多的钱,能不能更快地积累原始资本,这也应验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古至今不变的人性。从宏观上看,高房价并不是逼走人才的原因(微观个体上确实有人因为房价高而离开,但是宏观上分析看的是群体而非个人),而是高收入人才聚集导致的结果,因为大量高素质高收入群体涌入,而住房供应不够,才导致房价过高。只有一线薪资相对于二三线没有任何优势的时候,人口流入才可能为负,房价作为人才流出的结果,才可能跌下去。一线的高房价和互联网公司高市值有相似之处,值钱的不是钢筋水泥和土地,不是电脑服务器和程序,是流量带来的附加值。没有流量的网站,做得再好也是不值钱的,没有人流量的城市,环境设施再好,房产也卖不出高价。

所以年轻人要不要来一线,重点还是在于是否需要更快地积累原始资本,其它因素反而都是次要的。而原始资本的奥义,很多年轻人可能理解不深,火哥不得不深入剖析一下。

原始资本的奥义

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吗?长大是想成为科学家,宇航员,体育明星还是企业家,艺术家……再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保安大叔,外卖小哥,食堂大婶,扫地阿姨,售货员小姐姐,装修工师傅……难道他们小时候就没有科学家,体育明星的梦想,都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份平凡的蓝领工作?虽然每个人的天赋,能力确实有差异,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小时候都不会梦想成为一名保安,快递员,扫地阿姨……到底是什么驱使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份平凡的工作以养家糊口,而不是继续深造,探索未知的世界,在99次失败之后还有勇气追寻第100次的成功,既而感叹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就是原始资本的奥义,这也是职业发展畅销书,说了无数遍踏实、勤奋、沟通、担责、情商、正能量、向上管理、及时反馈、自我激励、不断学习、自我提升等正确的废话之后,也不会触及核心问题——注意原始资本的积累。

遇到老板领导PUA或者画饼,是正面刚回去,还是忍气吞声妥协?

被分配到自己不愿意做的,没有价值的工作任务,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苟着继续做下去?

觉得行业没前途或者想变换专业赛道,是可以马上辞职出国读研读博,华丽转身,还是想着没还完的房贷,嗷嗷待哺的孩子,高昂的沉没成本,继续沉沦?

遇到996加班,奋斗逼内卷成性,是007爆肝内卷到底,还是每天8小时打卡下班,绩效考核呵呵一笑……

在职场上遇到这些,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主要还是取决你的原始资本积累程度,即你积累了多少家底,那些所谓的情商,沟通,向上管理只是一些表面的功夫罢了。

一个家庭有了一定的原始资本积累,职场的容错率也会高很多。

王首富公子思聪拿着他爹5个亿的小目标,投资熊猫直播失败之后,继续潇潇洒洒。

维特根斯坦,家族是欧洲钢铁巨头,他曾经学习过物理,机械,数学等专业,都没有啥成绩,不断试错之后拜投罗素门下学习逻辑哲学,终于成为了20世纪著名哲学家。

李寒X,宁波雅戈尔老板独生女,在凯石投资做了N笔不成功的交易之后,回家族企业接班,任总经理,其间业绩乏善可陈,直到压中宁波银行……

对于没有原始资本积累的打工人,这些失败的经历可能会是致命一击,但对于资本雄厚的他们来说,只是积累经验,增长阅历的一个小小波折而已。

打工人只有在职业起步阶段尽可能快地积累原始资本,才能在接下来的日子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你在一线城市早早积累了一套房,你就掌握了和奋斗逼同事内卷的主动权。因为有了房之后,你未来每月的住房开支被锁定,不会再增长。奋斗逼即使再能加班,他的生活成本也会随着房租,通胀增长,5年10年之后,有房者只需要20k月薪就能比25k的奋斗逼生活水平更高,当奋斗逼要求的薪资太高,失去性价比之后,最终会被老板抛弃。这就是为什么仅有一套工作地自住房,房价上涨也和你有关,因为这高房价抬高了看不见的竞争对手的生活成本,最后帮你卷赢对手的并不是你多努力,而是不断攀升的房价,房租以及生活成本。

如果你除了自住房,每月还有接近工资50%的被动收入(可能不稳定),你就拥有了选择工作的主动权,不会鼠目寸光,为了多几K乃至1万的工资跳槽去996,牺牲用于自我学习提升的闲暇时间。

当你的被动收入和工资相当时,就有了选择老板的主动权,遇到三观不合的老板,随时跑路,不稀罕那点工资。

当你拥有N套房以及大量股票,债券等生息资产,每月有超过工资数倍的稳定现金流之后,这时候你基本财务自由,有了选择人生的主动权,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事情吧。

总而言之,没有足够原始资本积累的打工人,只能参与资本家制定内卷游戏,被迫沦为工具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为有资本的人服务,去从事一些机械,琐碎,重复而没有成就感的工作。尽快为自己为下一代积累原始资本,让自己或者下一代尽早掌握职业的主动权,这才是打工人职业发展的真正奥义。

软资产,硬通货

关于公司资产负债表分析这样一个观点,资产是软的,负债是硬的。啥意思呢?这是说公司的生产设备,技术,专利,存货,原材料等生产性资产的价格,在经济周期中有很大弹性空间,形势好公司赚钱的时候,可以给出很高的估值,形势不好公司亏损,变卖资产套现时,往往会缩水打折贱卖。而公司的债务确是实打实的硬通货,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公司形势不好时,那些债务不但不减免,还要按时还本付息分文不少。即使公司破产,也是债权人先拿走抵债资产,才轮到股东。

那么对于个人来说,哪些东西是个人的软资产,哪些是硬通货呢?以前常听人说,这个社会是看能力不问学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能力”属于个人的一种软资产。因为在社会上,能力并没有一个公认的评价标准,评价他人能力的时候主观性很强,比如张工跳槽互联网之后年薪百万,前同事李工认为张工做得工作没有技术含量,能力不如自己,不值这个价,而张工的老板王总认为他可以解决问题,对得起这个行业价……

所以,所谓能力就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东西,尤其是懂得某些技术细节的能力,只有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公司才能产生价值,换一个场景可能就没有用武之地了。所以说“能力”其实是一种软资产,弹性空间很大,但是缺乏公认的价值和标准,需要的你的时候很值钱,不需要的时候不值一文。这也是为什么面试是一门玄学,因为面试官们对“能力”的评价也没有一个公允的标准,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在找符合自己主观标准的候选人罢了。

而学历,编制,资格从业证书这些东西,对于个人来说才是硬通货,在社会上有它的公认价值。清北复交的名校毕业证,不管跳到哪个公司,老板一般会给个机会,很少有说不承认的。没有行医执照的人,哪怕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医术多高超,能力多高强,恐怕大部分人也不敢让他给自己做手术吧!对打工人而言,行走职场,到底积攒了多少公认的硬通货,值得深思。

薪资是三维矢量

薪资是职场打工人最关注的话题,然而大部分人对薪资的认知框架是有误的,只看到了表面数字的年年增长,因而大部分人勤劳一生,也只能温饱有余,富裕不足。就像扫地阿姨,售货员等普通蓝领,90年代的一个月工资只有两三百,现在一个月有三四千,二十多年工资也增长了十几倍,那么他们变富裕了吗?有些人看到了通货膨胀,但是实际通胀只是每年3%左右的CPI数字这么简单吗?你同届毕业的10个同学,大家起薪都是10K,3年后,你加薪到15K,其他同学都20K了,请问你实际的薪资到底有没有增长?

要看透薪资增长的真正奥义,就得引入新的概念——三维矢量薪资模型。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薪资不是月薪20k这种一维标量,而是[时间戳,月薪,群体范围]构成的三维矢量,例如[2020年, 月薪20k, 深圳头部20%打工人]。为什么要用3维矢量描述呢?这就是为了提醒你,直接比较薪资的数字是没有意义的。就像高中物理里的速度,是二维矢量[速度值,方向],只看值不看方向比较速度,是会犯错的。

如何理解[时间戳,月薪,群体范围]这个三维薪资矢量呢?首先,跨时间直接比较月薪的数字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很多人就错误地认为2020年的15k比2015年的10k薪资高,工作5年从10k加到15k年年都“加薪”。其次加上群体范围(大意是有多少人能拿到这个数), 就可以表明拿到这个薪资到底是什么难度,什么水平。例如深圳月薪5000, 在2000年前50万的打工人才能拿到,属于普通公司中层以上水平,而在2020年,应该有1000多万人能拿到,属于底层蓝领水平。所以只有用[时间戳,月薪,群体范围]才能真正描述同等购买力的薪资水平。

那么,每年到底要加薪多少才是真正的加薪呢?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先要理解货币和财富的区别,货币只是描述当前财富的一个符号单位而已,一个国家的财富(全年GDP),本质不是多少钱也不是多少黄金白银美元,而是社会上所有人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总和,这也是劳动创造财富的真正含义。比如2020年中国的GDP是100万亿人民币,这100万亿人民币只是用来衡量全年创造财富的一个货币单位,其实GDP的货币单位是100万亿,10万亿,还是1万亿其实都没有关系,这就好比一碗粉,是20块钱还是10块钱或者5块钱都没有关系,本质上还是创造了一碗粉的财富,只不过大家的工资货币单位也会从10k变成5k或者2.5k,货币单位数值大小不会影响社会财富的本身。

那么衡量一个人真正拥有的财富多少,直接用货币单位(比如100万,1000万,1亿)其实是错误的,真正的衡量方法应该是用他所拥有的货币单位,占GDP的百分比来衡量。比如火哥老板年收入1亿,除以100万亿GDP,得到结果是100万分之一(0.0001%),看起来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是考虑到中国有14亿人,人均GDP就是100万亿的14亿分之一,那么0.0001%的财富是一个平均中国人一年创造价值的1400倍,也就是他一个人的年收入等于1400个普通人之和,这样看是不是就很可观了?

虽然占GDP百分比是才是衡量个人财富的正确的单位,但是奈何这个数字实在太小,每次计算转换单位都有点麻烦,不够直观,我们一般不直接拿来使用。换一种计薪方法衡量薪资似乎更科学,即N倍人均GDP为单位,比如2000年人均GDP是8000元,那么年薪10万就是12.5倍人均GDP,而2020年人均GDP是7万元,那么年薪10万就是1.43倍人均GDP,而2020年12.5倍人均GDP大概是87.5万元年薪,也就是说2000年的年薪10万折算到2020年应该是年薪87.5万的水平,印象中我爸公司的副总在2000年大概是年薪10万水平,而年薪87.5万现在应该也是一般中型制造企业副总或者总监的薪资水平。

因而真正评估加薪的方法,不是直接看货币数字的增长,而是应该看增幅百分比,并且要找到一个参考百分比的标准,比如名义GDP增速。因为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货币薪资数字的增长,而是所拥有的财富的增长。

为什么是名义GDP增速呢?这里解释一下,国家每年发布的GDP增速6%是实际GDP增速,是扣除了CPI通胀的,而我们拿到手的工资,是实打实的货币,是包含通胀印出货币,是没有扣除CPI的。这就好比去年生产了10碗粉,每碗10块钱,那么创造了10碗粉的财富,得到100块钱名义GDP,今年生产了11碗粉,实际的财富增长10%(实际GDP增长10%),但是每碗粉涨价到11块,通胀率10%,最后得到121块钱的名义GDP,名义GDP增长是21%。虽然国家只计入一碗粉的实际GDP增长(10%), 但是你用每碗11块钱价格卖掉11碗粉却实打实的拿到121块钱,修正后的名义收入增长应该是21%

回到现实生活,只有你每年的货币薪资增长超过了名义GDP的增速,你的年收入在GDP所占的百分比才不会降低,你每年所获得的实际财富才会正增长。现在每年的实际GDP是6%左右,CPI一般在3%左右波动,那么你每年超过9%以上的薪资增长部分,才算是加薪,如果增长低于9%,实际的财富增长是缩水的。

但是很多薪资低于9%名义GDP增速的人,却被每年增加的数字所迷惑,觉得到手的钱变多了,购买力也强了,以为确实在加薪啊。这是因为一般的工业批量化消费品,例如可乐,冰箱,电视,洗衣机,汽车,手机等等,价格增速确实比较低,大家慢慢加薪之后买得起了,看起来购买力增长了。但是一般人都会忽略人力服务成本的增长,大家名义上都加薪,整个社会的人力服务成本名义上是越来越贵的,这就造成了一个加薪悖论,扫地阿姨二十多年间,薪资从两三百增长到三四千,购买力也变强了,买得起冰箱,洗衣机,手机等很多消费品,但是却雇不起另一个扫地阿姨长期帮她扫地。

名义薪资增速低于名义GDP增速(目前9%)的人,只是看起来在薪资数字在增长,但是并不会变得富裕,他们的涨薪只是能多买一些批量化消费品而已,却雇不起更多的人长期给他们提供服务。贫富是相对的,如果大家都涨薪,是无法改变贫富相对状态的,只有超过名义GDP的年化增长,才能让你的财富真正增长而不是仅仅是手上的货币数字变多而已。

最后用[时间戳,月薪,群体范围]这个三维薪资矢量理解一下薪资水平变化。

例如[2015年, 深圳社平工资6100, 全深圳打工人]和[2020年,深圳社平工资10646, 全深圳1222.44万打工人]这两个三维工资矢量才是等价的,它反应的是不同时间点,同一个水平线的人薪资数值的状态,具有参考性,我们可以推算,深圳近5年社平薪资年化增长11.5%左右,这个增速是超过全国的GDP名义增速(大概9%,这也证明一线城市打工人原始资本积累速度确实高于其它地方),深圳2015年实际GDP 1.75万亿,2020年实际GDP 2.77万亿,实际年化增长9.5%,算上CPI,名义年化增速12.5%, 比社平增速稍高,考虑到政府税收增长等因素,一般社平工资增速很难超过当地名义GDP。如果你在深圳工作,近五年,每年加薪幅度要超过11.5%,你的收入排名相对于其他打工人才会进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加薪,你和这座城市高房价的距离才会缩小。

再看看一线IT大厂应届生的情况,[2015, 月薪10k, 一线IT大厂应届生], [2020, 月薪20k, 一线IT大厂应届生]这两个矢量基本行业等价,有可比性,5年年化增长15%,这个增速是惊人的,超过了深圳的名义GDP,进一步证明这个行业人才是相对稀缺的(否则应届生薪资增长怎么会超过平均水平?),在这座城市是有一定领先优势的,对薪资增长有带头作用。

火哥了解到一线城市普通装修工的薪资的情况,[2007年, 160元一天, 深圳所有装修建筑工], [2017年, 370元一天, 深圳所有装修建筑工], [2021年, 500元一天, 深圳所有装修建筑工], 这三个矢量在装修施工行业是等价,公开透明的,可以看出从2007-2021, 14年间, 装修工价年化增长8.5%,稍微低于全国的GDP名义增速,可见如果你名义薪资年化增长如果低于8.5%,随着时间带来的复利效应,你的收入最终会赶不上没上过大学的普通装修工,如果这时你也没积累足够的原始资本,最终会为了老板多给一点点工资妥协,沦为廉价劳动力,去从事那种重复性机械性,没有成就感的工作。

跳槽行情的判断与大厂的薪资锚

有童鞋觉得一定要把某项牛逼的技术全部学完,才能去准备跳槽,否则会不踏实,拿不到想要的薪资。这其实缺乏对求职市场行情的敏感度。你可以不了解市场,但是市场和资本家一定会了解你。稍微大一点的公司,老板和HR每年都会做市场薪资调查,在行情火热的时候会高薪抢人,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打压求职者薪资。

一般在紧缩周期(比如2014年,2018年)不容易谈到高薪,在通胀周期(比如2020年下半年至今)才容易要到高薪。所以搞技术的童鞋一定多关注求职市场的温度,了解市场行情的变化,踏准市场节奏和行情,乘着行情火热的时候跳槽抬价,而不是让市场等你把技术都学完,把高薪好好岗位留给你。技术是永远学不完的,但是市场是有阴晴冷暖周期的,好的行情不是随时都有的。

另外还有一些童鞋认为高薪岗位都是大厂才有的,和小公司有什么关系。其实这是用孤立的眼观看待事物,可笑地认为大厂员工和小厂之间是生殖隔离,老死不相往来的。

实际上,一线大厂的不同职级的薪资是整个行业的锚,也是普通打工人对未来薪资的一个期望空间和上下限参考标准。

首先,很多小公司核心团队都是大厂出来创业的,他们招人定薪的时候,会参考大厂标准,甚至有些小公司号称对标华为,腾讯甚至略高于华为,腾讯的薪资方案。

其二,大厂和小厂之间的员工实际上也是互相流动的,如果小公司完全开不起大厂的薪资,怎么能招到BAT,华为跳槽出来的员工?同理,很多小公司HR对大厂的职级和薪资水平是非常清楚的,你虚报一个超出范围的薪资,根本蒙混不了她们。

其三,现在华为,OPPO, VIVO等大厂也会降低学历门槛招一些OD外包员工,名义上是同工同酬的(一般基本月薪差不多,差距在股权年终分红上),每年招聘的OD外包人数还不少,有一点技术的小厂员工都有较大概率拿到offer, 如果小厂的薪资比大厂OD外包还低一截,还能靠什么长期留住自己的员工呢?

最后,大厂之所以是大厂,主要还是公司员工多(至少上万),每年招人多,同时流动也大,每年可以消化很多行业人才,比如华为之前每年校招应届生都上万人。

一旦华为,腾讯这些一线大厂开始加薪,滴滴,头条,小米之类的二线大厂跟进,整个行业的薪资就会上一个台阶,小公司为了还能招到人,留住人,也得提升薪资,不至于差距太大。比如去年校招,各个互联网大厂都是先口头offer, 等其他大厂先出价,然后再加价,offershow上一片热闹的场景。一二线大厂给名校生抬完价之后,火哥了解到一些普通双非学校毕业生,去行业内三四流的公司,待遇也比往年高了几K。

所以火哥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没有啥不可替代的绝对优势,跳槽薪资也能大幅提升,不用怀疑了,肯定是行业整体薪资水平上浮了,永远不要低估了资本家的精明。


上一篇:Blog粘贴word图片且图片文件自动上传功能
下一篇:没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