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
计算机和手机中一般叫做(运行)内存。
高速存取,读写时间相等,且与地址无关,如计算机内存等。
通常用来存放操作系统,各种正在运行的软件、输入和输出数据、中间结果及与外存交换信息等。
速度快,运行程序在RAM中(而存放运行时不用的数据则在硬盘中),什么时候需要数据,便把数据从硬盘(外部存储器)中拿到内存。
手机中的RAM和电脑中的RAM的概念是相同的,RAM即内存越大,能同时在内存中执行的程序就越多,性能一般是越好的。
RAM断电会丢失数据,故主要用于存储短时间使用的程序。
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断电后信息不丢失。
一般用它存储固定的系统软件和字库等,如计算机启动用的BIOS芯片。
存取速度很低,(较RAM而言)且不能改写(由于不能改写信息,不能升级,现已很少使用)。
硬盘
硬盘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硬盘(即磁盘HDD),一种是固态硬盘(SSD)
磁盘和ROM没什么关系,但是固态硬盘就不一样了,固态硬盘用到的颗粒也是基于NAND FLASH技术,和u盘以及手机存储有点相似,所以说硬盘和ROM还是有关系的,固态硬盘是ROM技术发展的产物,但不能说ROM就是硬盘。
备注:
早期,乃至现在,我们的主要存储介质都是磁性存储,也就是磁盘,但这种存储介质有个缺点,就是不太适合做移动存储,磁盘磁头容易损失,不耐摔,且体积较大,所以就有了软盘,但软盘容量过于小,不够用,而光盘虽然容量大但不易擦写,同时体积也不够小,这时就诞生了半导体存储介质——ROM和RAM,ROM用来嵌入电脑主板或者做移动存储介质就很合适了,其体积够小,提供的容量可以比光盘和软盘的大,但早期的ROM因为技术不成熟所以无法擦写,出厂后就只能读数据,所以叫只读存储器,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在ROM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半导体存储介质EPROM和EEPROM(带点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这两种可擦写,这就不符合ROM的命名,但是由于是在ROM的技术上衍变出来的,所以延用了一部分原来的叫法,此时非易失的半导体存储介质开始得以广泛应用,被大量用于电脑主板的bios和嵌入式存储,而后来在这两种技术的发展上又发展出了NAND FLASH闪存,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U盘中用到的技术,同样,因为其体积小,容量和速度均不错,现在手机存储中的emmc颗粒也是用的这种技术,所以有手机厂商就把手机的存储容量约定俗成为ROM,其继承ROM断电不易失的特性,而且有着较快的速度。
内存:
内存包括主存(内存条,基于DRAM)与高速缓存(Cache,基于SRAM)两部分。
内存条采用的是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即计算机的主存。通常所说的内存容量即指内存条DRAM的大小。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主要是为了解决CPU和主存速度不匹配而设计的。Cache一般由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芯片实现。
Cache:
Cache存取速度接近CPU,快于DRAM,存储容量小于DRAM。
它比主存的优先级高,CPU存取信息时优先访问Cache,找不到的话再去主存DRAM中找,同时把信息周围的数据块从主存复制到Cache中。
现代计算机系统基本都采用Cache-主存-辅存(即外存储器)三级存储系统。其中CPU可直接访问Cache和主存,辅存则通过主存与CPU交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