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发布会上,华为只是说手机端能很快切换到鸿蒙上,但并没有将切换到手机端放到计划表。如果不出意外,手机会是最后用上鸿蒙的终端,尽管它是现在对人们最重要、应用最多、
手机的应用生态过于复杂,在鸿蒙系统上线的初期不可能直接对所有安卓应用做到完美兼容和移植,而电视则是一个生态极为简单的平台型设备,可以起到投石问路的效果。
要做到对安卓或ios这样强大的系统生态的替换是非常困难的:
1. 对安卓应用的兼容和移植。这一步是当前鸿蒙面临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发布会中强调最多的一点。现在通过华为提供的方舟编译器,能很快的将现有的安卓应用编译为鸿蒙应用,这样可以极大降低开发者的开发成本和用户对新系统的学习成本。
2. 开发者认同鸿蒙,主动开发全平台应用。等到鸿蒙系统运行稳定,用户基数上升到一定数量后,开发者在进行应用开发时就会主动开发鸿蒙版的应用。这时候鸿蒙系统可能体现出一定的效率优势,比如延迟更短反应更快,但仍只是量上的变化,用户并没有非用鸿蒙不可的理由。
3. 开发者针对鸿蒙特性开发独占应用。只有独占应用的出现,才能与原有系统拉开差距。安卓和ios在诞生的初期也无法在短信、电话、浏览器这类功能机的战场上战胜symbian,事实上在系统的稳定性方面symbian还更具优势。直到电容屏被引入手机终端,才使得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等独占应用的大量出现,从而让安卓和ios与symbian彻底拉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