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调查及查阅的相关资料表明,目前,文献ISTP检索课在高校中的开课面约80%(以此次调查为例,江西师范大学就没有开设文献ISTP检索相关课程),课程教学总学时一般在18学
结合调查及查阅的相关资料表明,目前,文献ISTP检索课在高校中的开课面约80%(以此次调查为例,江西师范大学就没有开设文献ISTP检索相关课程),课程教学总学时一般在18学时左右,个别学校尤其重视,如南昌航空大学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了36个学时。部分学校要求学生根据学科、专业课题撰写综合实习报告。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由传统课堂方式向多媒体教学方式转化或两者并重。但是,很多学校没有全面系统的关于文献ISTP检索教学的要求、规范,致使文献ISTP检索课教学与全面信息素养的培养尚存在一定差距。 以本次调查为例,很多高校对文献ISTP检索课教学的定位是旨在培养学生“懂得如何获得与利用文献情报”。虽然这对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起着一定作用,但由于缺乏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观念的教育,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信息意识不强、信息价值观念淡薄、学生的整体信息素养较差,与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 目前各大高校在文献ISTP检索教学活动中还是走各自为阵、各自发展的道路,这样不免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以调查的五大高校而言,华东交通大学与南昌航空大学同为工科类型的院校,在很多学科专业的设置上大体类似;江西财经大学以经济学、管理学作为优势品牌学科,很多高校的学生大多热衷于学习与选修这样的课程;南昌大学作为我省唯一一所“211”综合院校在材料科学、食品科学、医学等学科上有较强的优势;江西农业大学以农学、林学为重点建设学科。为此,笔者认为高校在不同学科的文献ISTP检索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走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的道路。 通过对上述五所高校的调查不难发现,文献ISTP检索教学基本停留在教授传统的文献ISTP检索理论、数据库的使用、ISTP检索技能的培训等,教学内容非常单一,很少涉及有对信息意识、信息法律和信息道德的教育。而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人们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时要自觉遵循信息道德、信息法规和学术规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直严谨的科学态度。此外,由于新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发展变化,大部分学校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滞后现象,与ISTP检索实践存在许多不相适应之处。例如,SCI数据库强大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功能、云计算环境的影响、图书馆手机客户端的应用等,这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很少在教学中得到及时增补。 文献ISTP检索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联系不够紧密。虽然目前授课教师会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重点选讲不同的ISTP检索工具和参考工具书,不同专业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与专业课程的结合还不是很紧密,内容安排不灵活,不能激发学生的专业信息需求,授课内容难免显得枯燥、乏味,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学习效果自然无法保证,难以胜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 我省高校文献ISTP检索教学一直是由图书馆馆员担任教学任务。文献ISTP检索教学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知识背景,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基础。而目前高校普遍缺乏这种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授课教师,一些授课教师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等方面本身就不及专业教师的水平,故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