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8亿,而宿华在接受彭博采访时则把目标定在了2.5亿月活,尽管被海外用户已经超过10亿的TikTok拉开了差距,但在海外短视频平台中仍旧占据第二名的位置。以下为郑燕翔、周驰接受36氪专访36氪:快手海外为什么直到今天才合并为一个产品,而不是在一开始就一套产品打天下?36氪:“Trinity”行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去合并?36氪:“Trinity”行动的难度在哪?36氪:快手的海外直播和电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36氪:现在直播业务的运营策略是怎么样的?周驰:我们团队核心在做的几个事,一个是先把基础能力搭建起来,能够在不同区域稳定正常的直播和营收,之前这些都是没有的。此外我们之前在国内做了很多流量匹配和内容模板化的尝试,现在挪到海外可以帮助海外尽快形成正常的直播生态。另外我们和区域的达人运营也一起做了很多事,帮助海外拍客开播,目前我们就是做一些通用策略和通用功能以及教育性的事情,之后再去做针对不同区域的内容运营。36氪:快手国内的直播最初并没有和公会进行合作,但海外还是选择了和公会合作,这是为什么?36氪:今年直播方面有哪些规划和重点?36氪:在直播内容采买方面的投入预算相较于往年会缩减吗?36氪:电商这一块从什么时候开始做?36氪:你怎么看短视频平台的海外业务都开始在这个阶段开始尝试电商直播?36氪:今年电商的目标是怎么样的?36氪:商业化整体会定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吗?36氪:快手海外的广告系统Kwai for Business什么时候上线的?郑燕翔: 在我来之前(2021年9月),我们已经有产品团队做了一些尝试,8、9月份已经上线,10月我们做活动时被外界关注到,在用户和流量积累到一定规模,开发出变现产品后,负责把产品推向客户。36氪:不同区域的用户规模和品牌认知度并不相同,在商业化上会有什么差异?郑燕翔:因为我们考虑商业化还是要兼顾用户体验、商业规模,一个市场只有用户量和用户价值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开始商业化。目前巴西、印尼处于第一梯队,所以会考虑自建团队,如果这两个国家走的比较好的话,这个模式会很快copy到其他国家去。对于一些有一定用户规模,但是用户价值还需要提升的市场,我们考虑通过第三方独家代理去做。对于其他市场,我们会和第三方类似于谷歌这些公司合作,现在的变现体系我们都是通过分级来考虑。36氪:海外广告主为什么要选择快手?郑燕翔:用户量是最核心的,广告主也可以看到我们在海外市场连续多月排在下载量榜单前列,这么大的体量广告主自动会考虑,但我们也会强调对于广告主而言,我们并不是候补平台,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品牌,在某些方面我们是唯一能帮助到广告主的平台。36氪:具体是哪方面不可或缺?郑燕翔:第一 ,短视频本身对广告主还是有吸引且珍贵的形态,对广告主而言,变现效率比搜索、文字都更高。第二,快手能做到品效销合一,这样的平台全球范围也并不多。第三就是用户层面,我们和竞品的用户重合度并不高,两家覆盖的是不同的用户。从这几点上,我们逐步帮助客户理解快手是他们商业化不可或缺的伙伴。36氪:目前快手海外客户对于快手商业化是一个什么样的认知?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郑燕翔:一般的用户首先会把我们当做一个效果平台,但去年年底黑五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巴西的大广告主把我们作为品牌广告平台使用,哪怕当时我们的品牌产品还没有完全上线,只上线了效果广告的系统,但广告主已经认可了快手做品牌广告的能力,这也会让我们覆盖更多的品类,比如电商、美妆、社交等。目前在巴西,我们已经和Shopee、亚马逊、IFOOD、 NEXTTV等不同行业的头部客户进行了合作。36氪:在海外,快抖和Facebook、谷歌会形成竞争吗?郑燕翔:从短视频行业来说,不管是我们还是tiktok对客户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形式。目前固定的广告盘子里,绝大部分预算都还是在谷歌和Facebook,也因此在国外,我们和tiktok既是对手也是伙伴,我们都需要教育客户为什么要选择短视频广告。我们和tiktok的竞争不是你一个点,我一个点,而是能不能让广告市场的形态从文字、搜索、社交进化到短视频,把广告主的需求提升起来。36氪:2022年海外业务商业化的规划是怎么样的?郑燕翔:产品方面,我们需要在功能、性能和服务都让用户更满意,目前在Kwai for Business下面有效果广告、开屏广告、试玩广告等一系列产品,跟国内对标来讲,产品覆盖上做到了70%、80%,今年会做的更多一些。产品也不能只看收入,还是要看用户体验和生态,甚至要去帮助海外达人变现,在这个层面我们和运营也是合作伙伴。
从销售层面,我们还是要继续深化头部客户对于KWAI的品牌认知,另外我非常看重客户数量的积累。今年我和的团队说,上半年我们会把客户数量的积累看得非常重,只有客户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其他方面才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