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五年前,业内流传着一个说法:不会刷单的运营不是好运营。到今天,这句话需要加上后半句:只会刷单的运营正在失去他们的工作。
五年时间,刷单从曾经主力输出沦为辅助角色,简直就是“五年河东,五年河西”。刷单为何日渐衰落,接下来又将何去何从?
01/
流量红利消失
过去五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五年,随着爸爸们用起了微信语音,妈妈们刷上了抖音淘宝,小学生也组队打起了王者荣耀,后续互联网的增量用户只剩下幼儿园的低龄儿童。于是,淘宝的增长进入瓶颈期。
(以上资料来源于阿里巴巴财报)
阿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如何满足资本市场对增长的期望呢?阿里核心业务的本质是贩卖流量,流量没办法快速增长了,只能提高流量的单价咯。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流量越来越贵,通过阿里巴巴的财务报表,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具体贵了多少。
(以上资料来源于阿里巴巴财报)
阿里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卖家付费购买流量,GMV是通过平台成交的总金额,收入/GMV意味着每笔成交阿里从中获益的比例。这一比例在2016财年是3.27%,到2020财年上升到了7.74%。也就是说,五年时间里,卖家的流量成本上涨了2.4倍。
02/
稽查系统升级
流量红利消失跟刷单的衰落有何关系?换一个角度会看得更清晰:如果卖家们继续刷单,不开直通车、不投钻展、不买超推,淘宝如何实现收入的增长?所以淘宝必须狠狠地打击刷单,把卖家引导到付费买流量的路子上来。
最近两周,地推刷单的商品被稽查系统暴打,是淘宝双十一前警醒卖家的一种方式。可能有人觉得,地推已经是目前最靠谱的刷单方式了,应该没有明显漏洞。那真是小瞧了淘宝算法工程师的本事,阿里的朋友提过两点:
1、APP定位
只要打开淘宝APP,系统就会自动抓取定位,地推单地理定位的重合度极高。
2、消费水平
地推的成本较高,现在还继续用地推的大都是高客单价的商品,商品对应的消费水平跟住在城中村的买手身份不符。在数据上的表现是,买手的月消费金额会显著高于附近的其他居民。
刷手最大的逻辑漏洞在于——对商品没有需求。如果无法填补这一漏洞,终究逃不过稽查系统的天眼。
03/
刷单的新出路
有个返利平台的思路挺有意思,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他们让卖家把刷单费用拿出来补贴真实有需求的买手,以超低价甚至免单吸引买手下单。然后把刷单的那套流程做成一个系统,引导买手通过关键字搜索成交。总的来说,刷单的流程不变,但是刷手变成了有真实需求的买手。
这个模式很自然地筛选出原本就对商品有真实需求的买手,并且改变了买手冲着赚钱而来的目的,或许是刷单的新出路。
目前该玩法更适合于成本30元以内的大众化商品,附上一个商品案例:
推广商品:专业美甲笔刷套装
商品原价:65元
推广价格:0元
推广总量:358单
月销量:1000+单
推广周期:27天
据说这个平台的买手用户数已经超过了50万,在线商品数超过了1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