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不断上演销售“神话”,网红、明星、企业大佬前赴后继涌入直播间。然而,“看上去很美”的直播数据很可能并不是主播的实力写照,有可能是虚假流量正在肆意生长。
六月初,多家媒体报道称,部分电商企业收到了来自税务部门发送的“通知”,称通过大数据对比,发现商家申报的销售收入,与电商平台所统计的销售收入差异较大,存在少计销售收入的风险。《通知》要求商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自纠自查。
报道中指出,此次“自纠自查”的通知,是要求商家根据电商平台的实际进账额度,补缴最近三年的税款。不过,这一说法目前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不仅是电商平台,快递公司总部也对刷单明令禁止,但“刷单”现象由来已久,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有的快递公司甚至专门做了刷单系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业务量数据的水分越来越大。
1
卖单号一年赚上百万
小周是浙江一家加盟网点的快递小哥,今年以来,网点业务量比去年增加了50%,完成后方可拿到每票5毛钱的补贴。随着价格战的愈发激烈,小周所在的网点开发客户越来越难,有一些老客户也逐渐流失,不得已的情况下,网点每月都会刷单完成业务量。
亿豹网此前报道,当总部开始考核发件指标,网点层层下派到业务员手中,在完不成任务的时候,一个个空信封上一次次贴上面单,在同城的不同快递站点内,来回运送。
不止是快递,当下屡禁不止的刷单“灰产”早已盯上视频直播平台。有媒体报道,在这个数据造假的产业链上,粉丝、点赞、人气、评论、转发等等都可以“刷”出来,1万播放量+500点赞+50条评论,只要购买20元的套餐就能轻松实现。
不仅是自己刷单,当下,不少快递网点仍然把帮客户刷单当作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相比传统业务,刷单业务提前预付、不会投诉、短平快的特性得天独厚,甚至有的快递公司开辟了专门的刷单系统,方便全网识别操作,在业绩报表的压力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虚假繁荣景象。
甚至有网点老板将快递单号大批量出售给异地网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高于3元卖掉快递单号,买面单的网点可以凭空赚一笔派费,他们一般会把快递重量填到最大,比如50公斤一单,一张快递的费用就可以达到百元,从而双方实现“共赢”,甚至有的网点一年因此赚取上百万。
随着今年618活动期间部分电商企业的主动避险,快递企业的刷单生意也减少了很多。“有一家做鞋子的电商企业,往年618的线上实际销售额大概就一百二三十万元吧,但如果根据刷单的收入(刷后号称上千万)去自查纳税,起码要纳370万元税。”
在电商直播当中,以往刷单的动作更容易吸引直播观众的跟风消费。自媒体懂懂笔记报道,现在都不敢刷了,就只能刷一刷流量,比如观看量或是互动量,我们都开玩笑说这是在刷热闹。一些电商企业不敢刷单后,会在自己参与的直播卖货中通过刷人气提升销量。
2
都是考核惹的祸?
刷单虽然属于弄虚作假,但违法、违规风险更低,容易操作。随着税务部门重拳查处电商刷单、漏税行为的消息传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电商及直播刷单的行为都会有所收敛,行业需求会越来越少。
客户刷单少了,快递公司自己刷单呢?《快递观察家》采访了几家网点,他们有的表示现在基本不接刷单业务,有的报价高于2元每单,但为了完成考核,自己网点还是会偶尔刷一点。
在网点的库房中,老业务员一眼就看出来哪些是刷单的空包,也对此见怪不怪。有的空包甚至连快递的文件封都不用,只用最便宜的快递塑料袋装一点废纸。
“刷”出的“虚假繁荣”,其实是在开行业的倒车。就拿电商刷单来说,不仅对平台上其他卖家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且也对其销售的商家、品牌方构成欺诈。
只有真实的数据才能带来健康的发展,千万别让刷单“灰色产业链”毁了行业前途。有专家指出,电商平台、快递管理部门应建立更为完善的数据造假识别打击机制,从技术和规则层面进行双重约束:采用技术手段对数据造假等各类作弊行为进行实时拦截,同时对各类数据造假行为严厉处罚,情节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监管之下,也有业者提出,各大电商平台“电商节”的权重、排名规则和推广制度,快递企业的考核制度,是否才是违规刷单产业链的“原罪”?是否也该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