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说到通过评价的有效管理,把“差评”变成“好评”的第一个部分:化腐朽为神奇:如何把“差评”变成“好评”?
当然,这个是补救措施,最好的就是不要有差评,从源头杜绝,但这就太需要我们在经营的每个环节,都能做到尽善尽美,说说容易,但操作难度极大,也就是我们是否具备流量承接能力,下个系列开始我们陆续要说流量承接的问题,这次还是继续谈评价管理的事儿。
我们说,在整个评价管理中,商家不能忽视掉评价的解释回复工作,有些问题要充分避免,对此我列举了“四不”,具体请看上期已推送的内容。
为什么会有差评?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作为大部分买家来说,他们为什么会给出差评。中国人的参与度是很差的,经过多年传统思想的熏陶,我们隐忍又低调,能不说话的时候,是不会说话的,除非是超出预期或忍无可忍,因此我们的评价率普遍很低。当商家对买家的确构成重大“伤害”的时候,买家才会给予差评,或者是中评——这儿我们说的差评或者是中评,更多的是文字,因为天猫没有什么中评差评之类的选项可选,可文字一旦仔细阅读,杀伤力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一直说,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
明白这个以后,如果我们想要做的更好,那就自然会去想,如何解决和应对了。这个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那么太难,虽然评价的消费者是中国人,那毕竟作为商家我们也是被熏陶了几千年的中国人,只需要做一些应对,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解决差评?
PS:以下方法同时也适用于我们的售后过程,解决评价问题同样也是解决售后问题,请大家不要割裂开来看。
下面给出具体策略:
直指根源
这里说的直指根源,是需要我们做评价回复的同事,尽可能快的阅读评价内容,找到消费评价的那根“刺”,然后才能拔刺疗伤。产生这样的一个不满评价的根本缘由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其实并不难以寻找。我们得要判断到底是买家责任,卖家责任,还是第三者责任(比如快递,门卫等),只有厘清责任,才能往下推进。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明白平台的生态关系网,平台上买卖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制衡,相互负责的关系,有哪一方对另外一方没有负起责任,必然会收到相应惩罚。因此我们必须要区分责任,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过有些责任很难评判,这个时候商家站在强势一方,还是要主动负起责任来,让买家和平台都能感受到我们的格局。找到根源以后,我们就要分析具体的起因了。
分析起因
起因是指具体的纠纷或者不满,在交易过程,是由什么事件引发,我们可以根据惹麻烦谁解决的大原则进行统一处理。在分析具体的原因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买家有无明确失实的言论。
如:商品明显没有问题,却因物流不满意而导致商品差评,这个就是不实评价,会对商家有相当大相当大的影响,我们也要尽快的给予处理。
在部分产品使用场景下,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会被消费者误读,从而导致误会,这些差评拿的是很冤枉的,这里面的主要责任依然是在卖家一方,谁让你没有说清楚让人误会呢?但是有误会的话,我们在评价回复解释里面把误会点明了,是不是会让更多看到这条评价的消费者避免有新的误会?
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要利用我们的“同理心”,站到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我们要能理解,买家在茫茫人海当中挑中了我们,这已经是缘分了,如果让缘分继续,而不是变成了有缘无分,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也只有缘分得到延续,我们才能赚到钱。如果我们能抱着这个态度去处理问题,那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我们是买家,相同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可能我们早就暴跳如雷了,可为什么我们一旦是商家的身份,就觉得消费者的这点点小损失,为什么总要耿耿于怀?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我们的书,发到买家手里坏了点角,特别精装书、绘本之类,如果包装不当,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瘪角,买家往往是不饶人的,我们的客服安慰别人,大多就是: 亲,这个不影响使用的呀,您看能不能就算了?其实如果能算了,他不会再过来找你,或者给你一个大差评。
他有后续行动说明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这时候就到了启用我们同理心的时候了。认错——这往往是最体现我们功力的地方,但很可惜大家都太愿意认错。
妥善解决
说了这么多,分析起因也好,同理心也好,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消费者感觉神清气爽,一个让双方都舒服的交易,才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交易!
消费者既然已经找上门给你一个差评了,这个时候就要 100%不折不扣的解决掉。当有一个差评挂在产品详情页里面,并且没有任何回复,其他消费者会觉得商家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没有解决问题的态度,而且他们会不管这个评价的重点,起因为何,因为在决策中会遇到一个“妄想”的问题,就在这个瞬间,未决策消费者和已经给出差评的消费者是同一战线上的“同志”,在其他消费者身上发生的“不幸”他会直接联想到自己的身上——当我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这个商家也是无动于衷的,当这种差评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回退到上一个页面,寻找其他商家。这也是我们部分商家转化率低得莫名其妙的原因所在。
因此我们在评价回复的时候,也是一样要当成是一个正常的售后去处理掉的,一个商家,不为转化率努力,那请问为什么而努力呢?
切换角度
部分差评本身看起来是刺耳的,但是实际是消费者对部分的产品有自己的解读,这个解读如果听之任之,则会大大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决策,我们是需要在这时候有自己的说法,用于纠正,这个的确是会有点考验咱们的应对能力,不能浸入消费者说的那些点去。
打个比方,老太太去市场上买桔子,开口就问:老板你这桔子甜不甜?老板说:甜!可能这笔交易就没有了,因为你不知道消费者问这句话,到底是有什么意图,老太太可能是想要买给怀孕的儿媳妇解馋的,她要的或许是酸口的。
很多事物,理解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问:“老板你的书怎么这么小啊?”
答:“是专门为您的孩子准备的,他们可拿不了那么大的呀”
问:“老板你的书这么这么薄”
答:“是专门为您的孩子准备的,他们可拿不了那么重的呀”
问:“老板你的书上的文字太少啦”
答:“亲,这是绘本,文字放的过多了,不利于您带着孩子充分展开你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以上我们说了评价回复的问题,主要是为了中差评服务,可能看文字还不能有更深的体验,那么我们下一篇将会用实际案例来和大家举例。欢迎大家在本篇文章后,给我留言,我会从我的角度出发,免费给出一些解决方案,帮大家做评价回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