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条“相亲对象对我隐瞒大厂外包身份,厚道吗?”问答冲上知乎热榜第二名。女方怒言:“要不是因为他腾讯总监的身份,我怎么会答应他?”
原来,男方在介绍中提供了腾讯工牌,上面title显示为“XXX事业部XX总监”,但是并未说明自这个“总监”是第三方公司的外包岗。
现实中,众多大厂外包员工表面上头顶“大厂光环”,但实际上都对自己的“外包”身份“羞于启齿”。
大厂外包岗,真的就“低人一等”吗?
仿佛觉得自己是二等公民小王入职阿里的外包的第一天,就感到有些不自在。
正式员工的工牌是橙色的,他们外包员工的工牌是绿色的,走在园区里,大家不用交流,看一眼对方的工牌就心领神会。
入职四个月,因为“工位紧张”,小王已经搬过两次工位。每次搬工位,他都觉得自己像是被赶走。有次因为业务需要访问公司数据库,但却被告知因为是外包岗,没有权限。
小王和内部员工也一直保持着微妙的距离。
在公司几百人的大群里,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和“正职”止步于工作交流;午休吃饭时,几个内部员工总会自然地聚在一起;下班后的团建聚餐,他一次也没有被邀请过。
小王觉得自己在大厂里就像“二等公民”,卑微到尘埃里。
钱少活多晋升慢“对未来迷茫”进大厂拼命工作是为了高收入,但是外包员工的“996”却并没有加班补贴,也很难享受到年终奖或其他福利。
但是最难受的还是要说无法接触到核心业务,得不到锻炼。
朋友的朋友在网易做运营外包,她说有时候电话销售的工作也要自己干,有些例如ppt汇报、核对活动流程、对接场地等繁琐的边缘业务一般都交给外包来做,很多时候连项目也要跟着换,上司交代总不能不做。
因为我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说实话,对未来很迷茫。”
内部员工加班换来高额的薪资、漂亮的简历以及个人能力的锻炼,而外包员工加班不仅没有补贴,反而让繁琐的工作消磨着精力,挤压着职业成长空间,写到简历上也不会有多大助益。
大厂与外包,不过是各取所需对于外包人员,通常只考虑性价比、成本等问题,在稳定性上其实并不太在意。
在互联网发展快速期,外包人员是推动这座巨轮的重要燃料,而当互联网大潮褪去,危机则朝他们最先涌来。灵活用工模式下,他们也最容易被抛弃。
身份鄙视链带给人的自卑感时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然而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还是会不断地开放更多外包岗位和外包项目。
“即使是螺丝钉,也要努力成为不可撼动的那颗。”
因此,拒绝躺平,不断提升实力,才能在职业道路上实现“突围”和“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