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mysql视频教程
对于用户而言,分区表是一个独立的逻辑表,但是底层是由多个物理子表组成。分区表对于用户而言是一个完全封装底层实现的黑盒子,对用户而言是透明的,从文件系统中可以看到多个使用#分隔命名的表文件。
mysql在创建表时使用partition by子句定义每个分区存放的数据,在执行查询的时候,优化器会根据分区定义过滤那些没有我们需要数据的分区,这样查询就无须扫描所有分区。
分区的主要目的是将数据安好一个较粗的力度分在不同的表中,这样可以将相关的数据存放在一起。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6个方面来谈谈分区表,分别是分区表的应用场景、分区表的限制、分区表的原理、分区表的类型、如何使用分区表、在使用分区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分区表的应用场景
1、表非常大以至于无法全部都放在内存中,或者只在表的最后部分有热点数据,其他均是历史数据。
2、分区表的数据更容易维护
(1)批量删除大量数据可以使用清除整个分区的方式
(2)对一个独立分区进行优化、检查、修复等操作
3、分区表的数据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从而高效地利用多个硬件设备
4、可以使用分区表来避免某些特殊的瓶颈
(1)innodb的单个索引的互斥访问
(2)ext3文件系统的inode锁竞争
5、可以备份和恢复独立的分区
二、分区表的限制
1、一个表最多只能有1024个分区,在5.7版本的时候可以支持8196个分区
2、在早期的mysql中,分区表达式必须是整数或者是返回整数的表达式,在mysql5.5中,某些场景可以直接使用列来进行分区。
3、如果分区字段中有主键或者唯一索引的列,那么所有主键列和唯一索引列都必须包含进来。
4、分区表无法使用外键约束
三、分区表的原理
分区表由多个相关的底层表实现,这个底层表也是由句柄对象标识,我们可以直接访问各个分区。存储引擎管理分区的各个底层表和管理普通表一样(所有的底层表都必须使用相同的存储引擎),分区表的索引知识在各个底层表上各自加上一个完全相同的索引。从存储引擎的角度来看,底层表和普通表没有任何不同,存储引擎也无须知道这是一个普通表还是一个分区表的一部分。分区表的操作按照以下的操作逻辑进行:
1、select查询
当查询一个分区表的时候,分区层先打开并锁住所有的底层表,优化器先判断是否可以过滤部分分区,然后再调用对应的存储引擎接口访问各个分区的数据
2、insert操作
当写入一条记录的时候,分区层先打开并锁住所有的底层表,然后确定哪个分区接受这条记录,再将记录写入对应底层表。
3、delete操作
当删除一条记录时,分区层先打开并锁住所有的底层表,然后确定数据对应的分区,最后对相应底层表进行删除操作。
4、update操作
当更新一条记录时,分区层先打开并锁住所有的底层表,mysql先确定需要更新的记录再哪个分区,然后取出数据并更新,再判断更新后的数据应该再哪个分区,最后对底层表进行写入操作,并对源数据所在的底层表进行删除操作。
有些操作时支持过滤的,例如,当删除一条记录时,MySQL需要先找到这条记录,如果where条件恰好和分区表达式匹配,就可以将所有不包含这条记录的分区都过滤掉,这对update同样有效。如果是insert操作,则本身就是只命中一个分区,其他分区都会被过滤掉。mysql先确定这条记录属于哪个分区,再将记录写入对应得曾分区表,无须对任何其他分区进行操作。
虽然每个操作都会“先打开并锁住所有的底层表”,但这并不是说分区表在处理过程中是锁住全表的,如果存储引擎能够自己实现行级锁,例如innodb,则会在分区层释放对应表锁。
推荐学习:mysql视频教程
以上就是MySQL性能调优之分区表(总结分享)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自由互联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