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编程语言 > 其它开发 >

我开导一个朋友的一些话以及我个人对《六祖坛经》的一点感悟

来源:互联网 收集:自由互联 发布时间:2022-06-27
最近呢一个朋友找我诉说了一下生活的疾苦,我在6月又刚好看了《六祖坛经》,一方面对她进行了一些开导,同时也算是我个人对《六祖坛经》里面的一些感悟吧。 因为是对话的摘录
  最近呢一个朋友找我诉说了一下生活的疾苦,我在6月又刚好看了《六祖坛经》,一方面对她进行了一些开导,同时也算是我个人对《六祖坛经》里面的一些感悟吧。   因为是对话的摘录以及一些随想,所以很多小段落上下可能没有什么逻辑联系​,还请见谅。​   首先呢,我觉得不管外面的环境怎么样,生活得如何疾苦,艰辛,我们其实只要做到 “明心见性”、“反求诸己”也就可以了。   而我对于这两者的定义是:   “明心见性”: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跟着自己内心对于事物的喜怒哀乐来,顺着自己内心喜欢的方向去发展。   “反求诸己”:反求诸己原本是指反省自己的过失,加以改正,而不责怪别人。但是在这里我的定义是,凡事都反过来求问自己的本心,反求自己的内心,这到底是不是你想要的?反求自己的内心这是不是你喜欢的?   现在能静下心来的人很少了。因为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啊,整个社会的浮躁气息太浓郁了,你根本没办法静下来。   所以我的一个想法就是,把握住一个观点--”问心无愧“,你自己内心的想法比较重要。   禅宗佛学讲究一个“空” 就是说万物皆空, 一切的烦恼都是因为你自己的本心起念了。   禅宗的空似乎是连空本身都不存在,可如果真的这样空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所以也就成了”佛“?   我起这个心动这个念才能证明我活着啊(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我悟不到这个空,但是我却能理解没有善恶,没有对错,没有一切二元对立的存在。   正因为有恶所以才会有善,正因为有好才会有坏,正因为有那些痛苦的经历,才会让你向往那些快乐的日子。   苦难确实会带给人艰辛,但同样苦难也会让快乐更加甜蜜。   我们其实可以试着去回顾自己的经历,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 经历得越多, 反而越迷茫迷惑。   但是如果我们反过来看的话。在我们越小的时候。其实越接近禅宗的 “空”的概念。   因为对于小孩来说,他的世界观里就是没有对错,没有善恶没有好坏,没有光暗,一切的二元对立都是不存在的。而之所以存在这些观念,不都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有知识的大人教导他们的吗?   所以在看《六祖坛经》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在想,在我们越小的时候,其实我们离”空“的境界越近。   其实真的可以用禅宗非常著名的那两段偈语表示成人和小孩的状态。     小孩:“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成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心什么都没有,没有菩提树,没有明镜台,什么都没有,保持着赤子之心。   但是随着我们的长大,各种知识、各种是非观、善恶观、世界观,汇聚成了我们现在的菩提树,而我们的心也因为这些对错、这些善恶化成了一座明镜台,有了照见对错、分辨是非的能力。我们所有人都只是一个普通人,想要少受那么多的苦恼和烦躁,也就只能时时勤拂拭,拂去那烦恼的尘埃。   最初我的朋友说空有三个阶梯的境界,第一个看到做不到,第二个看破放不下,第三个才是看开放下   但是如今我回过头来想了下,觉得空应该有四个阶梯的境界,要增加一个看不到。   芸芸众生很多人都看不到空,因为这个复杂的社会已经让他形成了他的价值观社会观,他已经处于二元对立的状态了,他永远只会站在他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会有他的执念。   也有很多人在第二第三阶段徘徊,看到做不到,看破放不下。   我也有相同的顾虑, 就是怕看空了,看淡了。 更痛苦。   我的顾虑来源是在于“我可以看空,但是我周边的人看不空,我又想要对我周边的人负责。因为这是我的执念。”所以这个是我痛苦的来源。所以我目前的选择就是,选择性地看空一些事情。   而当我们看开放下时,我们也就成佛了。   禅宗有顿悟成佛的说法。他只有悟了跟没悟两种状态。(众生是未开悟的佛,佛是开悟了的众生)   因为一旦一个智者开悟了,或者对现实觉醒就永远不会消失,他们可以回到正常的状态,但只是去度化他人,然后回到开悟。   开悟是你一旦获得就无法忘却的东西,就像你无法修复一面破碎的镜子一样。   在我看来当我们真的悟了我们也就看开了。 不会在执着任何事情。   而我们作为一个人,要做的就是要在看不开当中去选择最舒适的状态。这就是我认为的问心无愧啊。   我的观点就是。。你对得起你自己的心就可以了。就是说依照你自己的心走。不管好的坏的 差的都依照你自己的心走。   我朋友觉得能顿悟的人都是经历过生死和家人的生死的。这里我想到一句话“每一个有所成长的人,必然是经历了别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的。”   “也许”当一个人觉悟时,破碎的便是原来的自我吧。因为我们把自己定义为那个身体或这个身体,我们需要它作为我们身份和自我意识的一部分。   人永远在起念。。就好像你看到人家 赚钱了。 你就会产生嫉妒之心,而我所说的。。问心无愧并不是不产生嫉妒之心。而是产生了就产生了。 你就是嫉妒人家赚钱了。   关键点在于”然后呢?”。所有的恶念, 所有的想法 。可以在思考的时候加上 “然后呢?”   你嫉妒别人赚钱了 。。然后呢?   你看到自己的小孩学习不好, 然后呢?   你觉得自己现在活得很累,然后呢?   现在的人似乎是成不了佛了,因为在我看来很多人,都错误地理解了成佛。   为什么会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因为体验过,所以才有放下一说啊。   没体验过的事情有时候就是看不明白的,所以我们才要在红尘中修行啊。   借用很火的那句话就是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哪怕你知道了没有对错,没有善恶,知道了佛讲的空,但是只有当你自己亲身经历过后才更容易放下啊,毕竟我们都只愚笨的凡人啊,而这也是我们要一直修行的原因啊。   我的朋友中间有提到过她同时讨厌和敬佩一个人。   在我看来,其实同时讨厌和喜欢一个人并不矛盾。我们所讨厌的是他所让我们讨厌的一面,而我们喜欢的也只是他让我们喜欢的一面。。而且人都是有两面性的。。也可能正是因为他讨厌的那一面 造成了 让你喜欢的那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