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同学问我,什么是卡位思维?
我说,以搜索关键词为例,想要在一个关键词上牢牢的霸占某个位置,就一定要在上面不走,走了就不叫卡位。位置不稳,一直往下降的话,流量就肯定不稳。
所以,当你的流量开始出现下滑的时候,99%的可能性都是自己的位置掉了。因为无线端实现千人千面,所以你看到的位置和别人看到的位置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我指的是【综合】这个位置。
所以,卡综合很难,因为连位置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卡都卡不准。
所以有人说,那我卡销量不就好了吗?是的,的确要卡销量。自己可以去算一笔账,自己的产品,一些有流量的关键词,基本上都在销量排序的第几位。
每天自己去做个记录,定个时间点,比如我每天固定在下午3点去记录,这个没问题吧,努力让自己的产品在销量排序上不断往上走。然后,去统计有多少个词能挤进去各自的销量排序前10名的。词的数量越多,就意味着这款产品的曝光机会越大。
你说这些是技巧吗?不,这是一种营销上的思维,叫做卡位思维。
正文
这个目标很明确吧?能实现吗?
你不是想要流量稳定吗,卡上去不就稳定了吗?销量排序考核的就是单一维度,销量。怎么做销量上去?如果没有会员体系,没有人直接给你下单的话,当然是砸广告砸上去的。没钱砸广告?那就慢慢积累上去吧,但是流量也一定是慢慢走上去的。
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不用任何代价就能速成的方法,正所谓夜路走多了,难免会碰上鬼的。越是走正规路径的人,就能做的越稳定。也越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也越能实现改变这个问题的结果。
其实所谓的卡位,本质来说就是卡的问题。看你卡什么?卡行业?卡对手?还是卡自己?卡的背后,就是门槛。你做任何生意,无论线上线下,没有门槛的生意做不好,也很难做。
与其一直抱怨为什么自己的生意做不好,何不如找准一个细分点,去卡进去,也许就有你的机会。
很多指标都有行业均值、优秀值的说法,比如访客数、转化率、客单价。数据如果低于行业均值,说明我们在拖行业的后腿;反之,说明我们做的还不错,继续加油。。。
通过一个比较容易确定的对比指标,先判断自己在这个类目上有没有达标先。在生意参谋的首页,就有很多指标可以看到行业均值、优秀值,这个基本上很多人都知道。
作为一个平台,要同时去监控这么多家店铺,每家店铺又这么多个产品,势必不可能一次性把所有数据都进行很仔细的对比,否则,服务器早就瘫痪了。
所以,我们只需要把一些不得不提到的核心指标,进行重点对比,先明确自己到底是不是给行业拖后腿了。然后,不断重点强化自己不足的那一面。
平台也要生存,我作为一个平台,早期可以说为了获取大量的商家入驻,可以无条件的帮助一些商家致富。但问题是,互联网发展这么快,电商发展这么快,现在还是早期吗?还没醒的同学可以洗洗睡了。。。
现阶段,任何一个平台,走的都是广告费、商家扣点的模式。如果你的店铺不赚钱,势必平台无法通过扣点赚钱,加上你不投广告,势必无法赚广告费。
那请问,平台会帮你吗?会,不帮你就更不可能赚钱!但问题是,会像以前一样直接把你推到首页吗?不会,因为你暂时还不配!!!
那怎么搞?当然是一步一步进行测试。我们稍微想个问题就知道了,一个新品,没有任何流量、任何销量的前提下,即使平台给了你一点流量,有用吗?真的能靠这点流量实现转化,进而再实现给好评,给评价,进而后续再次帮助你实现更大的展现吗?
如果是你,肯定会觉得是傻的,我有这个时间,干嘛不直接给那些品牌,或者已经有点基础数据的新品更多的机会。是不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平台是不断在通过对比的形式来判断自己是不是要给你更大的流量,还是降低你的流量,直接不给。
所以,前期新品自己都没有销量,没有评价,给了流量也不可能有什么转化,个别的除外,真的有一些人是直接买东西不看销量的,比如老人家。但一定有什么东西吸引到他们,比如价钱太便宜了。。。
说白了,按照这个逻辑思考下去,新品前期一定得要亏损,不亏损怎么可能有人会冒险去买你的产品。没有销量,哪有评价?没有评价,哪能促使后面更多的人来店铺下单?
所以,从定价来说,找到自己的核心关键词,找到其搜索市场下能容许的最低价格是多少,直接打折定这个价格,就一定会有人搜索这个词的时候按价格升序排序找到你。
对手也分直接竞争对手和行业标杆对手,不是所有人都是你的对手,你也不是所有人的对手。你选择的对手不同,决定了你输赢的可能性有多少。
直接竞争对手
卡对手,一般可以卡【风格】【客单价】【人群】等等,找准1-3个去卡,去打组合拳。有很多人一直觉得,风格不一致的产品,排在同个页面,就是在抢自己的流量?
这是错误的想法,什么是流量?进入你店铺的人才是流量!不进入你店铺的是平台的流量!正常人只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即使看到了又能怎样?
我很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买什么样的产品的时候,就不会随便乱买。而你要做的恰恰就是找到那些不会随便乱买的人来下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转化率的稳定。
但是,你怎么知道对方会不会乱买呢?答案,就是对方搜索的关键词。越是精准的长尾词,就越是有明确的需求。
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店前期一定要做精准长尾词,因为买家搜索的结果出来后,你出现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同时也更符合买家的需求
行业标杆对手
就是那种,在行业一搜就是他们家的,但是和你的产品又不是同种类型的的对手,你们之间不会产生直接竞争。
这种对手,说白了就是拿来学习用的。
详情页排版、视觉配色、包裹营销、客服话术、快递选择、产品包装。。。
这些都是通用的,可以直接拿来学习。不需要多,定1家就足够了,好好学。如果你不能够不断的积累优势的话,那么无论做什么生意,无论线上线下都注定是做不精,因为你一直在找漏洞,而你的对手在找原理。
卡自己的核心,就在于【同比】【环比】,一定要注重和自己过去数据做对比。如果你看到数据都是在下降的,难道平台会没看到吗?
如果你想让平台扶你一把,就自己想办法去把数据做上去,让平台看到你先。这句话就好像你掉在水里,而船上的人又不会游泳,救你的最快速方法,恰恰就是你自己挣扎,把手生伸出去。
比如,固定每天的销售额要达到多少,按时间,按量去完成。例如,我今天要完成1000块钱的销售额,实际只卖出去500块钱,现在还有5个小时可以用,那我就会直接砸直通车,赶在凌晨把剩下的500块钱先凑回来。
这样就会有人问,那我可能需要投出去2000块钱,才能收回500块钱。这个我不管,会导致这样子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把页面的转化率做好,或者客服的转化率做好。
我说的是,你没有按照规划,制定的目标,不折手段的去完成,而只是一味的瞻前顾后。稍微有点在大公司做过的人都有这个体会,一定是先把业绩做上去,回头再去优化其中的不足,再想办法改变这个不足。而不是因为自己发现了有这个不足,所以干脆就不做了,一直等天上掉馅饼
馅饼不会有,原子弹估计一大把。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数据已经越来越好,但是就是没有流量,那很明显,自己的方向选择错了。换赛道,重新再来。
那么,我们需要去不管去对比自己过去的哪些数据呢?可以从2个维度去展开分析。
店铺维度
DSR、动销率、主价格段占比、主营类目占比、询单转化率、店铺收藏率。这都是一些和店铺相关的指标,做个表格,不断记录每一天的数据,坚持记录数据,是合格的电商人的一种积极体现。
单品维度
点击率、收藏率、加购率、退款率。同理,这些都是和单品相关的指标。也是一样要每一天都在不断记录,可以直接从生意参谋下载,也可以自己手动记录。
最后说个不是那么好笑的笑话。前不久,有人想要我帮忙上架一款产品,理由是觉得我上架的产品会更有用。你们觉得呢?真的如此吗?
一句话回答,做电商就是在完成一个环节后再进入另外一个环节去完成任务。只要有其中一环出问题,就会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