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编程语言 > 其它开发 >

从博客园口水仗想到的

来源:互联网 收集:自由互联 发布时间:2022-05-25
作为自由互联最老的一批注册用户,Michael在这里安家已经整整六年了。六年来,我一直都有个小小的习惯——每天都上园子来看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自由互联陪伴着我成长,而我也

作为自由互联最老的一批注册用户,Michael在这里安家已经整整六年了。六年来,我一直都有个小小的习惯——每天都上园子来看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自由互联陪伴着我成长,而我也见证了自由互联的发展。最近,园子里的口水仗此起彼伏,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我们从上周的热点随笔就能看出这样的端倪。本星期也不例外,这样的文章并没有减少,连博客排名机制也成为了“罪魁祸首”之一。在此,Michael无意去探讨孰对孰错,谁是谁非,只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些理性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吧!

 

首先,我们从最具争议的问题而且是最核心的问题入手——信息的发布和组织方式。现阶段,我们所熟知的信息发布方式主要有博客、微博、论坛、wiki以及独立门户。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不同方式各自的优劣。对于博客而言,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极大降低了个人发布信息的成本,让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新近火热的微博则让这个优势得到了更为长足的进步。既然博客是崇尚个性的天堂,那么作为每一个博主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是他的权利,也是他的自由。我们当看官的,爱看就看,不看直接跳过便是了,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我们顶多也就写写可以被删除的评论。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明白症结所在了吧。是的,就是它了——首页。与自由互联各个子博客的主页不同,首页应该是个崇尚共性的地方,我们从管理团队对首页发布文章的严格要求就能看出:首页是入住园子的朋友们的共性展示区。事实上呢?这是一厢情愿的做法。因为在博客的聚集地,缺少了导向,缺少了协作,共性自然就会缺失的。于是,争议就会纷至沓来,暗潮汹涌。有些老朋友也许会反驳我,首页可是存在了六年多啦,以前不是也挺好的么?!是的,Michael以前看首页的文章真的可以一篇一篇地看下来,还结识了一帮好朋友,但是,那时候的注册用户可是经过dudu一个个筛选的啊!这说明了什么?经过这一道工序之后,用户已经具有一定的共性了,首页自然让用户们看得惬意,读得舒心了;

 

接下来,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自由互联取消了当前的首页,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作为每一个注册用户来说,他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取消了首页,并不会直接影响到他作为生产者的权益,他依旧可以写写技术感悟,也可以感春悲秋一番。但是,作为信息消费者(包括非注册用户)呢?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才能看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文章呢?其实,博客本身就提供了RSS内容聚合,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某些感兴趣的Feed,这样就可以实现按需阅读了。不过,这样完全的主动式获取,虽然耳根清净了,却也少了意外惊喜,此时,编辑推荐或者XX牛人推荐或许就能填补这个空缺了。归根结底,如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发现机制,那么首页其实真的可以光荣引退了;


再接着,我们再次回到信息组织方式上来。博客内容的最基本组织方式是按照发布的先后进行排序的,即使我们给文章增加了标签、分类、置顶等等功能,都无法动摇时间排序对博文的决定性作用。大家肯定知道,如果文章在首页呆得时间越长,那么阅读量自然就越高。但是,时间在流逝,一篇文章注定了只是浩瀚博文当中的沧海一粟,不出几日,旧文被新文淹没,再也无人问津了。对于自由互联这样的一个大家庭,文章被淹没的速度尤其之快,因此,一众用户都会加快挤入首页的速度。速度与质量通常都会是矛盾的双方,多快好省只是大跃进的思维。基于此,我们是否应该增加信息组织的多样性呢?是否应该对过去沉淀下来的文章进行价值挖掘呢?举个简单的例子,知识库(KB)就是信息的另外一种组织形式,我们的每一篇博文都在KB当中有唯一的入口。不过,我们又有多少朋友会主动去看KB呢?更重要的是,我在KB当中看到了很多不属于园子的文章。当KB离开了自有的博文,就像树木离开了土壤,缺少生命力了。其实,我更喜欢以前的精华版;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有关共性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自由互联已经不再局限于是一个BSP了,SNS应该是它现在乃至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基于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的原则,那么,自由互联要往SNS方向靠,就不应该脱离发家之本——博客。如果自由互联变成了开心网或者人人网之流的翻版,只是参与者换成一帮.NET开发人员,那么自由互联的SNS发展之路无疑是失败的。既然SNS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型社会关系网络,那么这一个个网络的参与者都会具有一定的共性。这样,问题就归结于如何发掘用户的共性了。要实现这一点,我们就得从导向和协作入手(为什么从导向和协作入手,具体分析可以参见《共性的缺失——由博客想到的》)。举个例子来说,尽管园子有小组也有小组话题,但是这些小组以及话题和我们的博文又有多大关系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基于博文来开小组话题呢?如果我们的话题更多地源自博文,那么话题与博文就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户在网站的停留时间就会更长,小组的吸引力也会更强。这就是导向的体现;再举另外一个例子,Michael最近对匿名方法、委托以及闭包等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我会选择看看园子里有哪些朋友曾经写到了这些话题,然后我会在文中加上相应的链接。如果Linkback是开启的话,对方就会收到通知,那样就增加了双方之间的互动(Michael在《lamdba与闭包》一文中就添加了两位朋友的博文链接,其中一位朋友还留下了评论)。如果在发博文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某些分类或者标签,编辑器就会自动列示某些评价高的文章,那么互动就变得自然而然了。这就是协作的体现。

 

天马行空地写了那么多,夜已深,脑袋也不好使了(凌晨3点多完成的)。最后的最后,祝愿自由互联能够越来越好,也期待大家和我一起探讨如何才能让信息变得更有效。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