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医疗业务与网络的逐步融合正成为国内外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采用c++为编程语言,MSSQL 为数据库, DICOM3.0标准为接口,设计和开发了一种基于医学影像PACS,对医疗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的系统。经测试,系统运行稳定,性能良好,能够准确有效的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
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是一个涉及放射医学、影像医学、数字图像技术(采集和处理)、计算机与通讯、C/S体系结构的多媒体DBMS系统,涉及软件工程、图形图像的综合及后处理等多种技术。其主要应用方向为:设备集群使用,从多种影像设备或数字化设备中采集图像、拍照与打印等多种输出设备的共享与选择、影像传输与分送、在医院内各科室之间快速传输图像数据、远程传输图像及诊断报告等。
结构层次
从层次结构上,PACS可以分为4层:网络用户层、接入层、核心层、资源提供层。自下而上构成一个"金字塔"结构。其中:网络用户层是网络中的众多的终端或工作站;接入层是指与网络用户层中的终端或工作站相连接,为这些终端或工作站进行网络互联的网络设备集合(如二级交换机、集线器等);核心层是指将接入层网络设备汇集起来,形成全网互联的网络设备的集合,如(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等);资源提供层是指PACS网络中的众多的医疗器械终端,如(CT、US、DR等)。
工作流程
(一)检查信息登记输入
前台登记工作站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及检查申请信息,也可通过检索HIS
系统(如果存在HIS并与PACS/RIS融合)进行病人信息自动录入,并对病人进行分诊登记、复诊登记、申请单扫描、申请单打印、分诊安排等工作。
病人信息一经录入,其他工作站可直接从PACS系统主数据库中自动调用,无需重新手动录入;具有WorkList服务的医疗影像设备可直接由服务器提取相关病人基本信息列表,不具备WorkList功能影像设备通过医疗影像设备操作台输入病人信息资料或通过分诊台提取登记信息。
(二)影像获取
对于标准 DICOM
设备,可在检查完成后或检查过程中自动 ( 或手动 ) 将影像转发至PACS主服务器。
对于非 DICOM 设备,可使用
MiVideo DICOM
网关收到登记信息后,在检查过程中进行影像采集,采集的影像自动(或由设备操作技师手动转发)转发至PACS主服务器。
(三)图像调阅
患者完成影像检查后,医师可通过网络进行影像调阅、浏览及处理,并可进行胶片打印输出后交付患者。需要调阅影像时PACS系统自动按照后台设定路径从主服务器磁盘阵列或与之连接的前置服务器中调用。
(四)报告编辑
患者完成影像检查后由专业人员对影像质量进行评审,并进行质量分析。完成质量评审控制后的影像,诊断医生可进行影像诊断报告编辑,并根据诊断医师权限,分别进行初诊报告、报告审核工作。在书写报告过程中,可使用诊断常用词语模版,以减少医生键盘输入工作量。诊断报告审核过程中可对修改内容进行修改痕迹保留、可获得临床诊断、详细病史、历史诊断等信息、可将报告存储为典型病例供其它类似诊断使用,供整个科室内学习提高使用。